第(2/3)頁 但實際上,太史慈當時并不能算是劉繇軍中的大纛鎮將,而且劉繇麾下也不全是庸才。 劉繇軍中除去太史慈外,有三名為其所信賴的將官,分別是樊能,張英,于麋。 在后世人眼中,這三個人都是打醬油的菜雞,菜到幾點的那種。 但事實上,只要認真琢磨,就會發現他們并不是真那么菜。 歷史上的劉繇任揚州刺史后,一直在與想要圖謀江東的袁術相抗,而這三個人就是劉繇抗袁時的得力干將。 三人分別率兵屯扎在橫江津津、當利口等地與袁術軍對抗,袁術當時自置揚州刺史,并派遣在其麾下的孫賁率領孫堅舊部與吳景會和,并力強攻,可惜一直不能打下。 孫賁和吳景這兩個人,是早年孫堅起兵時,便一直跟隨在孫堅身邊的宗族大將,雖然本領不及孫堅,但一直都是被引之為臂助的心腹,特別是在孫堅死后,孫賁更是作為下一輩的領導者接替了孫堅的位置替他掌管孫氏兵馬,足見其在孫堅軍中的地位。 以孫賁聯合吳景,卻依舊不能攻克三人的防線,說明劉繇麾下的三位心腹將領是有一定軍事才干的。 至少當時的袁術軍拿他們沒轍。 袁術對此也一籌莫展。 很可惜,一物降一物,三人最終還是碰到了克星——那個人就是小霸王孫策,三人最終被孫策戰敗。 其實,敗在孫策的手中并不丟人,就算是太史慈,不也是兵敗于孫策手中么?但誰又能說太史慈不算是東吳的名將? 畢竟歷史上的孫策能被稱為江東小霸王,確實是有其原因的。 在討董之后的群雄割據之戰中——孫策是整個漢末唯一一名一輩子沒打過敗仗的軍閥。 所以說,不能因為他們三個被孫策削了,就說劉繇手下這三小強是垃圾,至少在孫策這個漢末小bug出現之前,他們三也不曾被別人削過。 …… 劉琦和劉繇手下的三名將官彼此見禮,然后回答了樊能的問題。 “周術在豫章郡擔任了數年郡守,南昌城內外皆為其所掌控,族叔若是率兵前往南昌,恐會為周術所制,并非上善之策,以琦之見,族叔可以在豫章境內選一關鍵之處屯兵,比南昌還要關鍵的地方。” 樊能似是頗感興趣,道:“劉府君所言之地,是何處?” 劉琦一字一頓地道:“柴桑。” “柴桑?” 劉琦額首道:“柴桑乃是吳之西境,也是揚州順長江奔西通往江夏郡的北大門,雖屬豫章郡管轄,但實則卻距離江夏郡更近,有‘吳頭楚尾’之稱,且柴桑臨近長江,其地臨近彭澤,坐擁千嶂,江環九派,襟江帶湖,背依廬山,乃是長江之南兵家必爭的重鎮。” 劉繇等一眾聞言若有所悟。 劉琦頓了頓,又補充道:“族叔可在柴桑開拓城廓,招攬揚州流民,訓練水軍,打造戰船,我荊州的江夏郡可作為族叔的后盾,族叔以此為憑,東向以逐鹿揚州,大業可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