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曄并沒有向李典隱瞞,他很是慷慨的將自己說服陸康的過程告知了李典。 “曼成,其實此事不難,陸府君乃是我朝名臣,是為明理之人,曄只是對其講述了一下唇亡齒寒的道理,稍加提點而已。” “唇亡齒寒?”李典默默的念道:“誰與誰互為唇齒了?” 劉曄輕輕的甩動著手中的馬鞭,一邊打馬一邊道:“孫堅兵進吳郡,意在揚州,若無意外,其定然是有平定江東之志,眼下袁術的兵馬已是攻下了九江郡,陳溫已是遁走,淮地已為袁術掌控,袁孫二人一在廬江之東,一在廬江之北,便是如同一對鋒利的虎爪,上下鉗制將廬江死死的困于其掌控之間,陸府君豈能不如同利劍懸頭?劉正禮若是能得脫大難進入荊州,日后荊州方面與袁術孫堅,必將常年攻伐,恐無暇旁顧,如若劉正禮死在吳郡,袁術和孫堅沒了對手,抽出手來,這廬江又豈會不被他們盯上?” 劉曄的話確實是說的極有道理, 以這個角度來看,劉繇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能夠替陸康分散袁術和孫堅的注意力,還真就是有些唇亡齒寒的意味。 劉繇一旦遁走,劉琦日后再扶持其為揚州刺史,那袁術和孫堅目下在揚州所占據的州縣,便都是名不正言不順。 換言之,屆時劉繇不死,那對于孫袁二人來說,便是如鯁在喉…… 陸康年紀大了,已經是六十五歲的老了人,他還能活幾年? 一個垂垂老者,在廬江不求別的,只求能夠過幾天消停日子而已。 李典聽了劉曄的解釋——沉默了。 劉曄的說辭確實極為高明,不但替陸康點明了當下的局勢,更是為他謀劃了坦途后路,但這話在李典耳中,卻是怎么聽怎么別扭。 原本以為將劉繇接出吳郡迎入荊州乃是高招,怎么如今聽劉曄略一分析,卻仿如荊州人在自尋苦吃一般? 這有些事情,當真是需要從多角度的去看。 果然如伯瑜所言,萬事有利則必然有弊。 …… 另外一面,劉琦將安縣和沙頭堡等地交付給了黃祖,自己則是率領南蠻營的精銳南下,直奔廬江郡的地界而去。 汝南之地與廬江邊境接壤,劉琦的兵馬南下,不消數日就進入了廬江境內, 與此同時,陸康則是在李典和劉曄等人的引導下,親自來石亭與劉琦相見。 陸康的年紀太大了,走路都有點顫悠,他拄著拐棍,在旁人的攙扶下還是搖搖晃晃的,看模樣,其身體似乎也有些頑疾,舉手投足之間盡顯老態。 這許大的年紀,身體還不是很好,竟然能親自來石亭見劉琦,可算是非常給劉琦面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