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琦感激道:“承蒙陸府君親臨至此,琦不甚惶恐,本當是劉琦親自前往舒城拜訪的。” 陸康長吁口氣,道:“無妨,還是以正事要緊……畢竟事關劉正禮之生死,老夫不得不上心,老夫雖未曾與其謀過面,但畢竟同為漢臣,各為大漢牧守一方,豈能眼睜睜的看其喪命于袁、孫之手?” 這話說的漂亮,但其實也不過是找了個臺階下而已, 畢竟劉曄先前的勸諫已經深深的刻在了陸康的心頭,老頭子此刻腦中所思之事,也無外乎是禍水東移而已。 只要能把劉繇引到荊州去,那廬江數年之內可能就安全了。 眾人在石亭的議帳坐下后,劉琦很是自信地對陸康道:“有陸公借道,此番我等救正禮公必矣,本以為陸公為保廬江百姓不會輕易借路給我,卻是不曾想陸公居然這般仗義,果然與常人大不相同……琦深感陸公為人,日后若有事用的著我荊州,但請陸公派人來吩咐便是,劉琦無有不從。” 陸康認真的盯著劉琦,嘆道:“主要還是劉府君派來的人得當啊,當今天下,能夠說動老夫者委實不多,誰曾想你居然能夠搬動劉子揚,真是英雄出于少年,老夫這把年紀,看著你們這些俊秀小輩紛紛崛起縱橫,心中甚為感慨,唉!大好歲月,當真是一去不返矣。” 說罷,老頭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后竟還惹了一陣咳嗦。 劉琦急忙轉移了話題:“有陸公借道相助,接下來便可迎正禮公入荊州了……丹陽郡中,吳景和周昕交戰正酣,而九江郡之兵則大多進駐于汝南,怕無力阻攔于我,真是天意不絕漢室。” 說罷,劉琦轉頭看向太史慈,道:“子義,我讓張任給你撥些精銳,你火速過丹陽境前往吳郡,請正禮公即刻突圍奔廬江郡來,我自引兵迎他。” 眼見終于可以迎接劉繇來荊州,太史慈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欣喜之色。 “諾!府君放心,末吏定不負所托。”太史慈朗聲回應了。 陸康神色復雜的看了看一臉興奮的太史慈,慢吞吞地說道:“劉府君,事情恐怕并非像你們想的那般簡單。” “陸公何出此言?有陸公開放關卡,允我等在廬江接應正禮公,那從吳郡到此中間就無有阻礙了,只要運籌得當,迎正禮公并非難事。” 陸康淡淡道:“若是換成十日之前,府君在汝南戰陳蘭等人時,自是如此,但眼下丹陽郡的大局已定,周昕兵敗,孤身遁逃,吳景已是占據了宛陵縣,眼下丹陽境內無人掣肘于他,劉正禮若是要走丹陽郡來廬江,必會為吳景等人劫殺。” 劉琦的眉頭皺了起來:“吳景和周昕這段時間在丹陽郡一直都是不勝不敗之局,彼此相互制衡,周昕如何突然之間便被吳景所敗的?” 陸康道:“徐州的陶謙,親自率兵攻入丹陽郡,與吳景一同討伐周昕,周昕力有不逮,一戰即潰,為陶謙所敗。” “陶謙?!”劉琦的眉頭深深皺起,適才的自信之色在頃刻間便消失殆盡。 陶謙是袁術的盟友這事,劉琦自然是知道的,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陶謙居然會真的主動出兵來幫袁術。 眼下的局勢,對陶謙而言,在徐州坐觀成敗,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么?他為什么要出兵? 陶謙這個人,在一定層面上而言,屬于一個軍政皆有其所長的全能型選手,不是特別好對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