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誰言吾父座談客爾? 座談客怎么了? 座談之中便能解決問題!又有什么不妥?瞎了那些人的狗眼! 當年朝廷下旨,要刻熹平石經、編纂《東觀漢記》時,天下士人無不為之側目。 以蔡邕,盧植,馬日磾,韓說,楊彪等各家今古的經學流派大家紛紛請纓,主動承擔重任,一時間惹的儒林之中風起云涌。 這些海內大儒主動要求承擔這兩項任務,揚名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這些大儒想要在石經和《漢記》上,傳下他們所代表流派的印記,以免為旁人所乘。 如熹平石經和《東觀漢記》這種被官方認定的傳世經作單獨被某一古今流派的經學士人編撰,那變等同于宣高天下士人,編撰者的流派和其派的文學范本乃為天下正宗楷模,其余的統統要靠邊站。 畢竟這可是被朝廷官方認定的版本……相當于后世的人教版教材。 眼下劉表父子要補錄的《漢記》,亦是如此。 別說劉琦是要在荊南補錄《漢記》,他就是跑到無人島上,這些今古流派的士子也都會死命相隨。 “父親高明?!眲㈢\懇的贊道。 劉表笑道:“不是為父高明,實在是當年朝廷下詔立石經,補《漢記》之時,老夫和你師父元節公亦是為之側目,我等雖為閹宦所迫不得回京,可當時卻也直想奔回雒陽,哪怕是丟了性命不要,也想證此曠世之舉……唉,那種心情,哪里是常人會理解的。” 劉琦心道:我確實是理解不了你們這幫神經病。 “只是父親的奏疏,董卓會同意嗎?” 劉表的眼睛瞇了起來,聲音中透著一絲冷意。 “他一定會同意的,董卓廢了太學,就是想斷了天下士人之進路,我上諫此奏疏,他恐朝中士人以之為柄,要他在長安補錄《漢記》,呵呵,到那時候,天下名儒為各家流派立宗,必不畏死,皆紛紛去了長安,豈不是將長安又變成了又一個雒陽?” 劉琦一下子想起上雒之時,那各家士人為了報復董卓,以保存雒陽為借口,拼命上諫的情形了……怕是董卓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如此,那孩兒就去準備南下之事了,若能了結內患,使荊南富庶,成我襄陽后方的府庫倉稟,那就是再好不過?!? 劉表沉吟片刻,又道:“不過荊南之地,自來田產量少,你遷民屯田,未必會有大成?!? 劉琦笑道:“這個只怕就未必了,以孩兒之見,南地濕熱,糧產不高,不過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稻種,若能有合適的稻種,則荊南田地產量,未必少于南郡?!?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