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襄陽城外,州牧以下的各級屬官,盡皆出城,夾道相迎劉琦等人的軍隊。 在劉琦回返的三日前,長安朝廷的使者就已經持天子詔來到了襄陽——正式拜劉表為鎮南將軍、敕封為荊州牧,成武侯,假節。 至此,劉表終于成為可執掌一州軍政大權的一方諸侯,與劉焉和劉虞看齊,成為了漢末天下“劉室三牧”之一。 襄陽城的北闕下,州牧府下的一眾從屬佐官并排侍立在城外,踮腳遠望,靜候劉琦以及他麾下的軍隊。 就迎接的場面來說,劉表給予一眾歸返將士們的待遇可謂是極高的。 州屬官隨都是在劉表的職權范圍內可以隨意任命,但畢竟都是他的親隨,可以說今日在場迎接的人,無一不是劉表賴以為信的秘書親信。 迎接的諸官吏中,伊籍因當初促成了‘宗親聯盟’之大功,而被劉表征辟為文學從事,引之為親信。 而這些人里,也以他和劉琦最為相熟。 不多時,便見遠處旌旗蔽日,萬余大軍在荊益將官的率領下來到了襄陽闕前。 早有襄陽城內的使者飛馬而去,迎接劉琦,其他下令著麾下司馬級以下的軍校,率諸部曲前往早就準備好的營盤暫事駐扎,稍后襄陽縣內自有人來安排饗食,慰勞三軍。 別部司馬以上的軍校則可隨劉琦一同入城。 安排好了萬余將士之后,劉琦便引著眾人來見劉表的一眾屬官。 大家互相見禮后,卻聽伊籍贊道:“我等代使君,恭賀府君得勝而歸,彰顯漢威,揚我荊州聲名,就任大郡牧守……上雒一行,我荊州名震四方,引得四方志士來投,府君居功至偉,我等在此迎接府君,以為相賀。” 其余韓嵩,鄧羲等人亦是紛紛道賀。 劉琦向一眾屬官致謝,大家彼此謙虛禮讓一方,便一同往襄陽闕內而行。 “機伯先生,時隔半載,襄陽的變化似是很大啊。”劉琦通過城闕之前,便已經在山頂看過襄陽城貌,如今離近了看,更是能夠感覺變化巨大,比之原先擴建和繁華了不少。 入城之后,感覺人流似乎也比自己離開前要多很多。 伊籍捋著胡須笑道:“襄陽修葺城廓,開墾邊地,繁榮昌盛,進展頗速,皆有賴劉使君與府君內外之功。” “內外之功?”劉琦好奇道:“何意?” 一旁的從事中郎韓嵩言道:“劉使君在襄陽,勤修職貢,修筑學宮,廣開荒蕪,愛民養士,勸穡務農,以田以漁,利民之政已初見成效,此為劉使君之內功。” 劉琦恍然的點了點頭。 好馬屁! 伊籍笑道:“眼下北方之地,戰亂頻頻,黃巾為禍,前番關東郡守與董卓之爭,更致河南民眾豪族大舉南遷,今北地各州,南遷之士首選荊州,皆賴公子在上雒之行中,大展我荊楚仁道望名!這半年來,僅是從河南尹和南陽遷入南郡之民,便已是多達二十余萬口。” “這么多?”劉琦聞言挑了挑眉。 伊籍嘆道:“董卓離開雒陽,雖未遷民,且燒田毀地,盡清倉稟,致使河南尹境內殘破無所資,司隸境內不分貴賤,已有數十萬戶人大舉南下……” 劉琦恍然的點了點頭。 因為雒陽被保留了下來,所以本土原戶大部分沒有被遷民,但董卓破壞河南尹的行動,劉琦事先也有所知曉,只是著實沒想到連鎖效果居然會這么大。 雖然他知道,漢末自初平年間開始,二十年中便會不斷的有北方的士人,豪族,黔首向南方轉移,但實際上他們轉移的目標并不應只有荊楚一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