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政治是復雜的,也是多面性的,沒有永久的敵人與朋友,不變的是利益與平衡之術。 在政治上向對手進行妥協,這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相反的反而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能屈能伸,方為大器。 董卓入雒陽的這一年,在執掌上,算是栽了不少的跟頭,從廢了劉辯殺了何太后那一天開始,他跟東漢的士大夫集團之間就在不停的明爭暗斗。 這期間,董卓贏了幾局,但也吃虧不少,但不論輸贏,他還沒有將天下士族逼迫的眾志成城。 但這一次,天下士族是真的擰成一股繩了。 面對這么巨大的政治力量,董卓自然也得退避三舍,不會與天下士人發生正面沖突。 六十多歲的人了,該退讓的時候就適當的進行一下退讓吧,再硬的鐵棍,也會有被掰彎的時候。 雒陽的朝堂,你們這些士人想要?……好,老夫認輸,我給你們留著就是! 但老夫絕不會給你們留下你們想要的那個雒陽。 司隸的士人、宗族、小民都不想被老夫遷入關中?可以! 老夫讓你們留在雒陽就是。 但老夫絕不會讓你們在這里待著舒服! 老夫要讓你們求生不得! 但眼下……還需先和那些劉氏宗親弄好關系才是。 宗親之中,最能惹事的,目測便是在那荊州一方,先找他們和談。 “爾等誰愿往荊州軍中,與對方詳談議和?”董卓來回打量著諸人問道。 李儒四下看了眾人一圈,邁步出班,道:“相國,儒自歸相國門下,尚未有尺寸之功,今愿前往荊州軍軍營,與劉琦小賊洽談諸事。” 董卓瞇起了眼睛,仔細的想了想,道:“劉琦……劉表的嫡子是么?端的個狡詐之徒,先生乃我身邊少有的親近謀者,不可輕動,還是留在雒陽輔佐老夫才是。” 李儒聽了這話,不免有些失望。 他知道,董卓這是對他既用且防,自己在他心中,還不是最值得信賴之人。 說來也是,李儒是從董卓入京之后,才轉投于其門下的,如何能與董卓的西涼舊屬相提并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