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琦這話在賈龍的耳朵里,怎么聽怎么都有些別扭。 好小子,不想劉景升自命為當世雅士,其子卻這般皮厚。 這就開始挖上了? 當然賈龍有點把劉琦想的太簡單了。 劉琦的本心不是想挖人,至少不是現(xiàn)在就就開始挖。 張任本就是蜀郡人,益州對他而言便是家,而且看他的樣子,似還頗為憧憬于賈龍。 只給劉琦這么點時間,他沒法挖,也挖不走。 他這么做說話,不過是想給張任爭個機會而已。 他相信,今日的事情一過,他在張任心中,差不多就會成為恩人層面的存在了。 受儒家思想影響,這個時代的人對于恩情的看重還是相當看重的,所謂孝為親報恩,忠為報君恩,儒家所推崇的忠義之思,在追本溯源上,都是以恩情為基礎(chǔ)。 劉琦已經(jīng)打定了主意,他的這份推舉之恩,張任今天必須要受。 賈龍略作思索后,方才看向張任。 “張任,稍后汝再上臺與荊楚豪杰比試一場,若還能得勝,便卓汝做吾之護衛(wèi),隨身聽用。” 賈龍也不是不識貨的人,張任有這般好身手,他自然是要提攜的。 畢竟這年頭,壯士難得。 不過適才張任連勝五陣,若是賈龍當真荊州軍諸將的面直接提攜于他,未免太折荊州軍的面子。 賈龍本打算待大饗結(jié)束,再私下里對張任別做理會。 不過劉琦既然不介意,當眾說出這般話來,賈龍自然不能再私下對張任進行提攜。 但若是直接提攜,未免和他適才的話前后矛盾,且好似弄的他是沖著劉琦的話才提攜張任的,未免跌了賈龍的份。 于是,他便許諾再次給張任一個機會,若贏了,方得重用。 這也算是不讓劉琦在三軍面前唱獨角戲,盡撈人心。 但終歸還是慢了一步。 張任大喜過望,急忙拜道:“卑職多謝賈將軍提攜!” 說到這,張任猶豫了一下,又對劉琦道:“亦多謝公子。” 劉琦故作惋惜地嘆了口氣,道:“如此英武之士,可惜賈將軍竟似不肯相讓?” 賈龍哈哈大笑,開玩笑道:“劉公子倒是打的好算籌,可惜賈某人也不糊涂,英武之士某益州軍自當留用,便不勞劉公子替吾操心了。” …… 少時,卻見黃忠和文聘一同大步流星的走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