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張世澤-《晚明之我若為皇》
第(1/3)頁
一次簡簡單單的夜襲誕生了一位伯爵,不論在場的文武怎么想,反正熊文燦與范景文對視一眼,心里都覺得酸溜溜的。
大明三百年,除了洪武建國與成祖靖難時,曾大批的晉升過不少異姓爵爺外,中后期以來,能靠軍功獲得爵位的人鳳毛麟角,就連周遇吉本人都十分的意想不到。
不過崇禎皇帝才不在乎這些文官怎么想,在場的諸位閣臣,幾乎每個人頭上都頂著個文勛,溫體仁甚至位列三公,崇禎皇帝自認沒虧待任何人,總不能只許你文官風光,武將就活該賣命吧?
到底是文官還沒從歷代先帝重文輕武的行徑中恢復過來。
不過僅憑一次夜襲,確實還沒資格晉爵,崇禎皇帝雖然不止一次說過有大功勞者絕不吝嗇爵位,但也不可能把爵位整成大白菜,畢竟物以稀為貴。
之所以為周遇吉晉爵,昨晚的戰功只是一方面,甚至是很小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周遇吉對十萬京營兵的付出,沒有周遇吉,僅憑崇禎皇帝那三腳貓的練兵手段,京營根本不可能成為強軍。
十萬京營兵是崇禎皇帝的天子親軍,也是崇禎皇帝在京城賴以‘作威作福’的依仗,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旁邊守著,崇禎皇帝也擔心哪一天再落水。
然而,在場的還有比周遇吉更激動的,那便是劉家兄弟倆、張家兄弟仨、沐家兄弟倆為代表的勛貴小將,二十一個小將年齡最大的張世澤也不過二十六歲,最小的沐天潤才十六歲。
在此之前,他們在京營中隸屬于崇禎親衛軍的外編人員,之所以是外編,是所有人都清楚這些家伙不可能真的一直給崇禎皇帝當侍衛,只不過是為了一起訓練方便罷了。
而軍中是個最講究實力的地方,崇禎皇帝也一直沒有給這群小將任何官職,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跟皇帝走的略近些的大頭兵而已。
他們來京營原本只是家里長輩的強制安排,歷經了崇禎皇帝的魔鬼訓練以及洗腦大法之后,他們才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想著建功立業,只是想立大功,當個大頭兵肯定是不行的。
本來剛才崇禎皇帝的一番訓斥,使得這群小將以為提任再無可能,所以包括劉文耀在內都垂頭喪氣的。
沒想到性福來的太突然,崇禎皇帝竟然不計前嫌,直接提任他們為千總,劉文耀一開始都沒反應過來。
什么樣的棗子最好吃嘴甜,答案是,先給一巴掌,然后再把棗子塞這人嘴里,最好吃,也嘴甜。
千總對于這群勛貴的祖上來說,是個微不足道的中低級將領,但對于這群小將,無疑已經是莫大的恩典,萬丈高樓平地起,哪有一出生就當將軍的。
而且崇禎皇帝讓他們自己選擇兵種,其實也算是對他們額外的恩澤,眾小將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感激。
劉文耀咧著嘴樂的不行,他與其他人不同,劉家到了他這一代,只有他哥劉文炳承襲了新樂伯,且下一代也將失去這個爵位,劉文耀其實算是個白身。
他也不像張世澤兄弟仨和沐家兄弟倆一樣,要么有個當爹的國公,要么有個當哥的國公,想出人頭地,就只能拼命。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畢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嘛。
“張世澤,你不在此列。”眾小將歡舞雀躍時,崇禎皇帝突然又沉聲道。
人群中的興奮仿佛戛然而止,張世澤是英國公世子,也是他們這群人中的老大哥,平日里訓練時,不少人被罰沒飯吃,只有張世澤會偷偷將自己的食物讓出來。
要知道在繁重的訓練中,能將僅有的食物分出去都是難能可貴的,不少人即使嘴上不說,但心里都很敬重這位老大哥。
崇禎皇帝還尤其注重軍中戰友情的培養,不止一次說過,上了戰場都是要將后背交給袍澤,他們必須互相幫助、互相信任。
所以當崇禎皇帝突然說出張世澤不在升官的隊列中時,不少人都懵了。
“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便離開大營吧,這里不適合你。”崇禎皇帝沒有理會眾小將,略微有些冷漠的道。
劉文炳是除了張世澤外,年紀最大的,僅僅比崇禎皇帝小兩歲,他想安慰張世澤,但話到嘴邊卻不知怎么說,只得拍了拍張世澤的肩膀。
張世澤的兩個兄弟,張世明和張世武都頗為不解,尤其是老三張世武,他與莽撞憨直的劉文耀臭味相投,脾性自然也差不離,這廝腮幫子氣鼓鼓的,當即就想站出來為大哥鳴不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兴安盟|
保山市|
顺昌县|
驻马店市|
玛沁县|
宣威市|
合川市|
兴文县|
馆陶县|
即墨市|
澄城县|
牙克石市|
合山市|
丰宁|
遵化市|
澄迈县|
北碚区|
临夏县|
阳西县|
南涧|
大城县|
克什克腾旗|
宣汉县|
南平市|
溆浦县|
福建省|
牡丹江市|
郎溪县|
宝山区|
七台河市|
阜康市|
大理市|
陆丰市|
邓州市|
喀喇沁旗|
海原县|
揭西县|
东宁县|
石泉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