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科普下武勛和爵位-《晚明之我若為皇》
爵位顧名思義公侯伯子男,明代封爵雖仍分為宗室和異姓兩類,但具體爵稱有較大變動,宗室爵位從上到下依次是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另外明代女性爵位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婿曰駙馬都尉,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郡主祿八百石,余遞減有差。
文勛和武勛每朝都有變動,這里只列明代武勛,分別是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正六品云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不論是勛還是爵,都是皇帝給有功之人的賞賜,此勛爵制度很早便出現在史料中,但歷朝歷代所設的勛各有不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名字上,也體現在權力上,早期的勛位是有實權的,中期的爵位也是有封地的,但到了大明不論是勛還是爵,除了那份俸祿外,基本就是個名譽。
勛是為獎勵功勞而贈予官員的一種榮譽稱號。爵位用在皇家宗室身上是世襲特權,用在大臣身上是為了獎勵功臣。一般來說,有大功者封爵,尤其多用于封贈開國功臣;有一般功勞需要獎賞時贈勛,如隋代初建勛制時所說的“以酬勤勞”,這是爵和勛的區別之一。
區別之二在于,得王、公、侯之爵位可以“食邑”,并可承襲;而勛位只是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征,最多也只是在服裝和俸祿上有所體現。勛與爵在待遇上的不同,可能正是勛位制度產生的原因。因為得爵者的食邑人戶只對他們納糧,而不向國家繳納賦稅,如果得爵者過多,又可世襲,勢必造成國家財政賦稅的大量流失。然而,有功者又不可不賞,于是賞賜一種地位象征意義的榮譽稱號,自然就成了最高統治者的選擇了。
魏晉南北朝時,開始對一些有功之臣贈以“上柱國”、“柱國”、“騎都尉”等稱號,但未形成制度,這可以說是勛位制度最早的雛形。勛位制度正式形成與隋代,健全于唐代,以后各朝沿襲并有所改革。
隋代的勛位分十一等。史書記載:“高祖(隋文帝)沿后周之制度,置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總十一等,以酬勤勞”。
唐代的勛位級別稱“轉”,共十二轉,每個勛位名稱對應一級官品,這種對應在《舊唐書》里稱“比”,即“比照”之意。舉例來說,最高的“十二轉”,勛稱“上柱國”,身份是“比正二品”。唐代從正二品到從七品的官員,只要有功勞都可以授勛。
但唐代受勛,主要還是根據戰功,文官授勛的較少。勛級功勞大小有一定的升級辦法。升級到最高,即上柱國,朝廷還要賜一把戟放在家門口以示榮耀。如果有罪,還可以用勛級減罪。
唐代的勛位和對應的官品為:上柱國(正二品)、柱國(從二品)、上護軍(正三品)、護軍(從三品)、上輕車都尉(正四品)、輕車都尉(從四品)、上騎都尉(正五品)、騎都尉(從五品)、驍騎尉(正六品)、飛騎尉(從六品)、云騎尉(正七品)、武騎尉(從七品)。
宋代的勛位及所對應的官品,與唐代完全相同。但授予方法有所不同,唐代授勛主要出自戰功,而宋代是根據授予的官職加贈。也就是說,當什么官,相應加贈勛位,與戰功沒有關系,這樣,文武百官人人都有勛位。另外,宋代的勛位不再稱“轉”而直接稱“級”,一般情況下官員三年升一級。
遼、金時期,基本沿用宋代的勛位制度。到元代時又有些變動,將勛位改為十級。而且勛位根據軍功授予,這與元代統治者以軍事征服起家有著直接的關系。
明代時,勛位制度又有了較大的改革。過去文武官員共用一套勛稱,但是像“護軍”、“都尉”、“騎尉”這些稱號更適合用于武官,用于文官顯得不倫不類。因此,明代便另外發展出一套勛稱系列,將武官和文官分開。除了最高兩級稱號文武共用外,文官的其他稱號采用“卿”、“尹”這類比較適合的稱呼。
明代文官共十個勛級: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正庶尹。它們分別對應正一品至從五品。武官共十二個勛級:左右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分別對應正一品至從六品。明代文武官員勛級分為兩個系統后,管理體制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勛制歸吏部管,現在文勛歸吏部管,武勛歸兵部管。
清代對勛爵制度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將爵、勛合為一體,統稱為“爵”。清代的爵位分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兩種,宗室爵位實際是種特權,不具備文官管理中獎勵作用,所以不做具體說明。
以功臣爵位為例,清代的功臣爵位有九等,分別是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云騎尉、恩騎尉。每個爵位又分若干等,如公爵分一、二、三等。如此算來,清代的爵(勛)共有九級二十七等。
清代的爵位也和官品有對應關系,按《清史稿》的記載:公、侯、伯是“超品”,子是正一品,男是正二品,輕車都尉是正三品,騎都尉是正四品。云騎尉是正五品,恩騎尉是正七品。清代的爵位主要授予立功,為國殉職的官員。
一句話概括:勛爵制度是皇帝為了賞賜有功之臣所設立,有大功者封爵,一般功勞者贈勛,當然只限于異姓,宗室則基本生下來就爵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邻水|
通州市|
盐山县|
宝鸡市|
冀州市|
咸丰县|
平罗县|
海阳市|
诸暨市|
太保市|
建德市|
上杭县|
兴文县|
平武县|
吉水县|
武清区|
嘉荫县|
民县|
铜陵市|
师宗县|
沙河市|
泗洪县|
彰武县|
靖宇县|
舞钢市|
宁津县|
桃园市|
东源县|
江门市|
海宁市|
芦溪县|
库车县|
论坛|
宝鸡市|
开平市|
清远市|
勃利县|
淳化县|
遵化市|
韩城市|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