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節 談判的工作語言-《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頁
第二天一早,雙方即展開會談。
會址在黃線中間的一棟大房子進行,這套房子早建好的,大廳就是一個亭,周圍立柱,四周空蕩蕩,中間是大桌子,桌子上有各自帶來的茶具供應茶水,稍遠處各有一間小木屋當休息室。
會議地點在這間房子,按照約定,雙方警衛人員除除佩刀之外,不得攜帶任何武器,主要是不得攜帶火器。
明軍中一些人不爽,楊天生則不在意,他下令馮雙禮一見敵人搞鬼搞怪的話就開槍。
雙方代表各出300名配刀官兵入場,雙方士兵相互搜查,防止暗藏其他兵器,之后他們后退一定距離布列崗哨。
談判結束,雙方代表歸國后,在給各自老板上的報告都承認暗藏不軌,好在沒有動用那些武器。
俄方派出的警衛中有哥薩克火槍兵,他們雖然未持槍支,卻身藏數枚殺傷力極強的炸彈,這種炸彈類似于明軍的炸彈,用黑火藥點燃后扔出來,近距離爆炸,大家很大的概率領便當了。
至于明軍,同樣不是善茬,不僅僅攜帶炸彈,還帶有筒子,即有多少個同志就有多少個筒子類似于火箭筒的那種,他們巧妙地將它變成了大官的儀仗中的一部分,一旦有事,即時投入使用。
在三百米外,明軍與俄軍各自子彈上膛,刺刀出鞘,嚴陣以待。
楊天生穿著大明一品文官官袍,頭戴官帽,由衛兵用滑竿抬到會議現場,一路鳴鑼開道,隨從打傘執棍,用他的話來說:“上臺唱戲!”
但為了顯示明朝大官的威風,也為了方便夾帶筒子,楊天生就勉為其難地當戲子。
他的頭銜是“中國大明皇帝欽差分界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在對疆界劃分與兩國人民歸屬的稱謂,使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之所以用上“中國”,淡化“大明”,因為大明皇帝現在還是朱由產,終究不是一家人,取得的成就不能讓大明和朱由產沾太多的光。
隨行主要官員則有禮部尚書阮大鋮、工部左侍郎秦海生,都御吏潘歸和總兵官馮雙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堆龙德庆县|
湾仔区|
乐昌市|
富顺县|
沙坪坝区|
丹巴县|
武穴市|
建湖县|
怀来县|
黔南|
乃东县|
西平县|
勐海县|
保康县|
灵寿县|
定州市|
巫溪县|
马边|
炎陵县|
石景山区|
梅州市|
平定县|
沙洋县|
丰都县|
林芝县|
墨脱县|
塔城市|
娄烦县|
商城县|
日照市|
榆树市|
阿拉善左旗|
南雄市|
万年县|
上犹县|
东兰县|
饶平县|
三明市|
年辖:市辖区|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