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奧斯曼帝國正使到來之前,事先有過溝通,因此戴維先生得到授權,一言而決,約定三日后兩軍會戰。 至于大維齊爾想與東南軍主將會唔之事,戴維先生說三日后與大維齊爾見面。 這個見面可不一般,兩人將在兩軍面前公開亮相,面對面地說話,如此就成為了彼此狙擊手的良好目標。 要知道,無論是東南軍還是奧斯曼帝國的狙擊手,線膛槍都使用得順溜,兩國都有神槍手,射程范圍內指哪打哪! 線膛槍不是技術問題,槍膛內帶有膛線的火槍,就是誕生于15世紀初的德國。 1476年意大利就已有螺旋形線膛的槍支?!疤啪€”英文為rifle,音譯為“來復”,線膛槍也因此稱為“來復槍”。 17世紀初,丹麥軍隊最先裝備使用了來復槍。 來復槍射程遠,精度高,但來復線制作工藝復雜,只能用手工制作,成本太高,還有從槍口裝填彈藥不便,用用用就會磨損膛線,換裝的成本又添一筆,所以許多國家的軍隊不愿裝備使用有螺旋形膛線的槍,裝備上的士兵也不樂意用。 東南軍興起后,對線膛槍大加就用,地球人都知道中國人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之一就是進入某行業后,能夠把那個行業做成白菜價。 于是曾經高不可攀的線膛槍價格大跌,東南軍步兵超過了百分之十的人裝備上線膛槍,而在海軍這個比例更是高達百分之三十。 馬上民族弓箭射程為七八十步,而滑膛槍有效射程僅為三十到五十米,遠了子彈就不知飛哪了,于是弓箭就能欺負滑膛槍,不僅如此,弓箭射速快,要不是弓箭手訓練不易,幾乎沒有火槍的一席之地。 東南軍使用線膛槍的威力立顯,遠隔百米,一槍取命,騎兵連見都沒見到敵人的面孔就死于非命,關鍵是東南軍不是一枝兩枝線膛槍拿來玩玩,交戰時成百上千枝線膛槍齊射,哪堪消受? 土耳其人也不得不跟進,不惜成本裝備上線膛槍,他們從歐洲進口線膛槍,自己也制造一些,他們的裝備率低于步兵的百分之三,但畢竟是有了,而且從歐洲進口的線膛槍精度還是不錯的。 要是東南軍主將公開露面,將會暴露在土耳其人線膛線的槍口下! 當然,奧斯曼大維齊爾也處在東南軍神槍手的攻擊范圍里。 “我們雙方可以約定將在我們兩邊會唔結束后才開戰,我們向神發誓,在此期間,絕不首先動用武器!”庫班先生油然道。 戴維先生笑曰:“你們大維齊爾有此勇氣與興趣,我肯定來,我們也說到做到,在此期間,絕不首先動用武器!” 訂下了雙方約定,屆時戴維先生將與老科普律魯在兩軍陣前會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