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作為政治靠山的官員們一去,民眾就好辦了許多,部分的漕運人員轉為海運助力,負責倉儲、搬運等工作。 楊天生大興基建,修路、修橋、修水壩、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吸收大量漕運人口! 這方面他是老手,駕輕就熟,在漕運一線的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建設。 如此民眾去了打工,有了出路,就不怕民變了。 還有移民! 中國人雖有“故土難移”的習俗,但也得看清楚,在漕運地區的移民,到東北給地一百畝一戶四口人,到東南國的給地五十畝一丁,還有安家費十個銀元,土地可以傳之子孫! 不得不說,土地的誘惑力巨大! 適時在民眾中開展“開枝散葉”的宣傳,民眾移民踴躍。 海運的時機成熟,于公元1653年正月,楊天生親蒞上海,部先后,申號令,各州、縣剝運之米,魚貫而至,鱗次而兌,浹旬得百六十余萬以大舟二百余啟運。 他告祭風神、海神、天后,集長年三老,犒酒食銀牌而遣之。 可謂萬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動黿龍踴躍。 二月底,海運船隊順利抵達天津。 從此,海運正式成為了南糧北調的手段,而漕運于次年停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