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一支生力軍,猛射之下,東南軍聚集在一起的密集的隊列頃刻之間稀稀疏疏。 但無人后退,后面的部隊馬上填補上空缺,他們沉著開槍,把奧斯曼軍隊打得象割麥般栽倒在地上。 第一軍是東南國御林軍部隊,對上奧斯曼皇家火槍兵,兩強相遇,結果是華人勝出! 雖說待遇豐厚,但華兵從無驕嬌兩氣,他們訓練刻苦,在戰爭之后,無聊的歷史學家比較數字,華兵一年實彈射擊的子彈數是奧斯曼人的二倍以上。 練得多,槍法準,還有使用的燧發槍,東南國舍得投錢,燧發槍始終在不斷地改進中,越打越準,命中率及發火率均比奧斯曼人高出一成以上。 奧斯曼人用的火槍經過二次盜版,先是紅毛番盜版華人的燧發槍,然后奧斯曼人盜版紅毛番,問題是,他們并沒有華人的科研本事,終究質量不如華人的正版燧發槍--其實華人的燧發槍也是盜版的,但勝過了正版的紅毛番燧發槍。 就連火藥也比奧斯曼人要好,黑火藥的配方已經清楚,而東南國的火藥都是精制過,更細、燃速更快,威力更大。 多種原因混合,奧斯曼人什么不好學,學華人玩燧發槍,畫虎不成反類犬,結果,讓伊哈桑·帕夏大為失望,他的火槍部隊敗下陣來! 兩邊的軍人們沒得說,這支奧斯曼火槍兵當場陣亡了一半以上,其余傷者大部分在后面死去,主將阿里依·帕夏被一顆鉛彈打進頭顱中,他馬上鼓起眼睛,眼中流血,倒地身亡。 而東南軍的前敵指揮張守云,被一槍打中胸口,痛到連話都說不出來,他為了不動搖軍心,不動聲色,始終堅持戰斗,沒叫軍醫。 待到戰后拆甲一看,子彈擊穿護甲碎裂,胸口有一個巴掌那么大的破碎傷口,身上衣服盡被鮮血打濕! 其余官兵更不用說,誰都沒有后退一步,死也要死在陣地上! 火槍兵失利,伊哈桑·帕夏還有后著,他的騎兵部隊! 這次,應該勝過華人了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