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們計劃把你們遷移到馬薩瓦!” 李來亨拿出了地圖讓大家看,這座城市位于紅海邊,埃塞俄比亞高原邊緣,在索馬里北面,往西走則是尼羅河的喀士穆。 讓大家先到蘇伊士城,在那里坐船往馬薩瓦,華人為感謝開羅民眾給予的支持,中途的費用包括坐船、食物與食水,以及初來乍到的各項費用都由華人包了! 在馬薩瓦居住,等到戰爭平息,他們就重返開羅,華人承認他們對開羅城里資產的所有權。 委員們連聲感謝華人的慷慨,李來亨意味深長地道:“說不定等戰爭結束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市長阿卜杜拉·費薩爾露骨地道:“在貴軍的支持下,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人了!” 其他委員們心中暗罵他無恥,紛紛附和道:“我等早就盼望成為一家人了!” 與華人的交往并不難,華人骨子里不喜歡多管閑事,又新得開羅,自然不會苛刻,而是懷柔,沒有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 要知道,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糧倉之一,承擔著巨大的供給壓力,那里出產的糧食要供應帝國各處,往往是以西地區,都是沙漠地帶,寸草不生,沒有埃及的糧草,當地的土耳其官員要啃沙子,往東有時甚至還要運糧到伊斯坦布爾,倒不是伊斯坦布爾缺糧,而是從伊斯坦布爾那里周轉,供應帝國的巨大支出。 土耳其人橫蠻,運糧的動作稍一遲緩,他們就吹胡子瞪眼,拍臺罵人是小事,甚至抄家奪產,開羅城里與糧食有關的商人、地主,農民沒少受土耳其人的剝削。 華人到來之后,設立的市政委員會等于自管自,上面沒有了煩人的“婆婆”,目前財稅是不用上交的,因此市政委員會大量減稅,民眾受惠甚深,對于華人的好感不低。 當然有的人詆毀說現在是這樣,將來未必是這樣,長遠來看還是土耳其人好,畢竟華人是異教徒! 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市政委員會的成員們與東南國捆綁甚深,得到了不少的好處,堅決支持華人的統治,害怕土耳其人反攻清算。 大家都同意了遷居,阿卜杜拉·費薩爾則說道:“有的人愿意走,有的人要留,我們是否先確定一下產權?” 李來亨認為不錯,他的計劃也有民眾先確立自家在開羅舊城的產權,避免將來有爭執,東南國不會讓開羅民眾吃虧的。 然后收拾行裝,正好開羅與蘇伊士城的鐵軌還在,用它們飛快地把民眾運到蘇伊士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