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韃靼人擇高而居,一是長期居住山地,喜歡擇高;二是為了安全起見,便于瞭望。 費阿拉的制高點處是韃靼人的圣地,不敢輕動,自沈陽退出的韃靼人居于內(nèi)外城墻以及赫圖阿拉城。 在內(nèi)城一處屋宇里,為數(shù)已不多的韃靼人首領(lǐng)以索尼、譚泰為首,正在聽著堂上一個年輕的明朝文官在侃侃而談。 明官叫做張家玉,字元子,號芷園,廣東東莞人,自幼聰明,精通經(jīng)文詩詞書畫,好擊劍任俠。 此人是學霸,19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生員。22歲鄉(xiāng)試中舉人,29歲(明崇禎十六年(1643))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翌年三月,農(nóng)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張家玉逃回廣東,隨即投靠了南明政權(quán),在顏常武座下聽用,入兵部為官,合乎他的心意。 顏常武并不反明,他手握大義名份,且東南府自過往起對兩廣、閩省和江浙地區(qū)影響力龐大,張家玉不象其他文官那樣高姿態(tài)看不起顏常武這個海賊,他積極辦差,隨北伐軍到了北京,又跟隨甘輝到了沈陽,接著他加了兵部侍朗頭銜,出使費阿拉山城。 “如果你們歸降,則盡被赦免,你們?nèi)淮蠛菇钥捎么竺魍醵Y葬之!你們的首任大汗原本也是大明的臣子嘛!”身處虎狼窩中,張家玉輕松地道。 “赫圖阿拉城為你們大汗家族的湯沐邑,管治歸你們自行其事,朝廷不派人參與。擇一子孫封建州公,世襲罔替,即使有罪被追究,亦不絕其祀,可丹書鐵券為憑?!睆埣矣竦囊馑际钦f某位建州公犯了事兒被追究,做不成建州公了,但不會因此撤銷建州公的爵位,而是換另外一個人當建州公。 要知道,一個穩(wěn)固政權(quán)想要消除異己,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朝廷想削某個人的爵位,甚至都不必那個人犯事,在他家族里挑刺,很容易就達到目的,如今這樣的處置,表明了了朝廷的誠意。 “赫圖阿拉城財政上若有困難,朝廷可以補助!”張家玉繼續(xù)提出寬厚的條件道。 “至于你等,轉(zhuǎn)為守陵兵,定員三千,不必流放東南亞,如果人數(shù)有多,則是候補,隨缺隨補?!睆埣矣裰赋鲆粋€變通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