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女官中最令人驚駭的還要屬張光瑤,她以貴妃之尊擔任了戶部尚書,主管大華的財政。 皇帝的女人不再是花瓶或者隱居幕后,而是直接走上前臺,這是史無前例的。 凡是稍微有點頭腦的官員都知道錢財對國家的重要性,君子不言利誰信誰傻×。財權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肯定沒錯,唯一令人詬病的就是張光瑤的身份。 以往的皇帝都把自己的女人藏得嚴嚴實實的,像魯若麟這樣讓自己的女人在外面拋頭露面絕對是讓百官們有些碎三觀的感覺。 偏偏作為皇后的李雪晴對此不但不反對,反而非常支持,讓百官們不得不佩服魯若麟一家都是奇葩。 只能說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魯若麟無所謂,魯若麟的女人們也非常樂意。讓她們有事情做,總比窩在皇宮里宮斗好得多。 好在大華比起歷朝歷代出格的事情多了去,百官們也麻木了。畢竟魯若麟給了文官們前所未有的權力,在其他方面出格一些也可以忍一忍。 何況女官們已經用行動證明并不比男人差,魯若麟又是一副不接受大可滾蛋的架勢,為了前途富貴,除了接受還能怎么辦。 除了高居廟堂的幾位女官,安國軍眾多女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充斥在各部門中。 這些活力充沛、干勁十足的女官們給了百官非常大的壓力,將原本猶如死水的官場攪動得漸漸活躍起來。 輸給男人情有可原,輸給女人在絕大多數官員看來絕對是恥辱,為此而重新振作的官員不在少數。 所謂上行下效,魯若麟對待女人的態度直接就影響到了天下女人的地位。女人們從魯若麟身上發現自己完全可以不做男人的附庸,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報復,對于魯若麟比男人們更加崇拜。 有魯若麟以身作則以及在朝廷的鼓勵之下,越來越多的女子開始投身各行各業,大大的解放了生產,使得社會更加充滿活力。 在大勢所趨之下,那些抱著程朱理學不放的老古董們即使大嘆世風敗壞,卻擋不住歷史的滾滾車輪。 新朝建立自然有新的氣象,魯若麟以往在安國軍中實行的各種制度和辦法開始推行全國,大力打壓地方豪強,整頓稅收體系,為普通百姓發放土地,改善各地治安,推行政權下鄉下村行動,朝廷統治的地區生產和生活情況大大改善,百姓對新朝的認可在逐步加強。 這個時期是新舊交替和融合的階段,縱使還有很多令魯若麟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大體的局面還是在向魯若麟規劃的方向發展。 魯若麟明白大華不比以前的安國軍,地盤大了無數倍,治下的人口同樣增長了無數倍,想要完美復制安國軍的一切是不現實的,只能一步一步的來。 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 華夏大地戰亂已久,百姓急切盼望安定的生活,這是民心所向。 大華的建立重新確定了秩序,為百姓們提供了安穩的生活,任何試圖改變這一趨勢的勢力最終只能被百姓們拋棄。 這種趨勢感受最明顯的就是還在苦苦掙扎的大順殘部以及日薄西山的張獻忠。 在得到朝廷大力支援之后,原本在四川一帶頗為活躍的張獻忠開始舉步維艱,可活動和流竄的地域越來越小,百姓們對其也是深惡痛絕,使得張獻忠的勢力越打越小,被消滅不過是時間問題。 回到陜西的大順軍殘部,雖然有李過這個新皇帝,但是面對從山西、河南、湖廣三面包圍過來的大華軍隊,局面已經岌岌可危。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之下,大順軍居然還進行著激烈的內斗,只能說不知死活。 李過沒有李自成的威望,無法壓制大順軍中的一幫老臣,雖然名義上大順軍還占據著陜西,但是李過的命令只能在西安城里得到勉強的執行,其他地方早已心懷鬼胎,與大順朝離心離德了。 華夏重新一統,為時不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