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541.改朝換代(求訂閱,求月票、推薦票,求收藏)-《明末之興漢》


    第(2/3)頁

    一旦這個制度確立,任何想要推翻這個制度的人都會是全體官員們的敵人。畢竟在這個制度下,人人都有機會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而且首輔的任職期限也確保不會有人長期把持朝政改天換地。

    即使在任的首輔無法勝任工作,上有皇帝在,下有等著上位的新人,容錯的機率變得更大了。

    一時之間朝中大臣對魯若麟的擁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第一任內閣首輔的競選中,陳新甲以無可爭議的多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得以當選為大華帝國的第一任首輔。

    除了陳新甲的能力確實比較強之外,魯若麟的意志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大臣們都知道陳新甲是魯若麟認可的人,他們還不熟悉這個新的選舉規則,也沒有膽量與如日中天的魯若麟相抗衡,選一個魯若麟中意的人是最穩妥的辦法。

    陳新甲終于得償所愿,可以一展胸中報復,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陳新甲在上任首輔之后,推舉了五位內閣大臣,其中一位是軍方大將,齊國公王大海,這個無可爭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還有一位是遠在朝鮮的崔永建,以及魯若麟的親信吳朝杰。

    崔永建資歷實在太老,加上安定朝鮮的巨大功勞,雖然是朝鮮人的身份,依然得以入閣。

    吳朝杰雖然資歷差了一些,但是能力并不差,加上魯若麟親信的身份,勉強得到了朝臣們的點頭。

    剩下的兩席閣老位置,陳新甲留給了前朝舊臣們。

    前朝舊臣作為朝中的一大勢力,肯定不能無視他們的需求,也需要做必要的安撫。畢竟魯若麟的根基有限,啟用前朝舊臣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留給前朝舊臣的閣老席位最終落到了盧象升和呂大器身上,原來的閣老錢謙益、張慎言、馬士英最終無緣閣老之位,讓他們非常的失落。

    不過他們也怨不到魯若麟頭上,朝中大臣不選他們只能說明他們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雖然魯若麟也不喜歡他們。

    好在魯若麟為了朝廷穩定,沒有趕盡殺絕,賜予了他們榮譽職位,愿意繼續為朝廷效力就留下來,不愿意大可告老還鄉。

    錢謙益自覺居于陳新甲之下太過丟臉,直接告老縱情山水去了。

    張慎言則是年紀太大,曾經與魯若麟相處的也不甚愉快,干脆帶著魯若麟賞賜的錢財回家養老去了。

    馬士英倒是野心勃勃,忍下落選的屈辱,繼續在新朝效力,認為自己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反正他自覺自己還年輕,大不了再等五年、十年,他等得起。

    內閣確立,朝廷的大腦歸位,對于其他部門的主官任免也在有序的進行之中。

    其中與前朝不同的是,朝中重要官員中多出了很多靚麗的身影。

    柳如是以女子之身擔當禮部尚書可謂是石破天驚、開歷史之先河;劉雅婷任禮部侍郎,分管文教令諸多老夫子痛心疾首卻無可奈何。

    柳如是領導的安國軍文宣司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宣傳工作絕對不是文人墨客們寫幾篇文章那么簡單,引導輿論、弘揚正義、宣傳政策等,文宣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魯若麟登基的民意基礎,有很多都是通過文宣司來實現的。

    雖然歷朝歷代同樣重視民心,但是將工作做得如此細致入微的只有安國軍,效果也是杠杠的,使得一班文人對于柳如是擔任禮部尚書非常不滿,卻又覺得實至名歸。

    至于劉雅婷,以一介女子之身出任大宗師,憑借的并不是什么才華和學問,她最大的依仗就是在大華各地遍地開花的新式學校。

    這些學校傳授實用之學,學費沒有或者非常低廉,使得很多貧寒子弟得以讀書識字,可謂功莫大焉。

    劉雅婷就是憑借著這些學校成為了百姓們口中的活菩薩,反對她做大宗師,會被百姓們的唾沫淹死的。

    有了柳如是和劉雅婷的先例在前,張鳳儀出任刑部侍郎就順理成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