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光學測距儀在能見度良好的情況下,能對海陸目標提供足夠精確地數據,誤差也在可以容忍的范圍之內。后來立體式光學測距儀也發(fā)展出來,除了能精確測量海陸目標之外,還可以測快速移動的空中目標,近代就是測距的雷達了,那是能超越火炮射擊距離之外的精確測距,那的到二戰(zhàn)期間才行。 有了精確地距離,但是艦炮的命中率依然不高,這里面缺少一個重要的裝置,計算裝置。 談計算裝置之前,先說下紙面計算法,簡單來說紙面計算法就是假設目標的移動方向和距離,然后計算火炮的仰角和回旋分別到達什么位置就可以準確的命中目標,這種計算方法在實戰(zhàn)中沒有任何意思,因為太花時間,既不能連續(xù)解算修正初始誤差,更是不能跟隨目標位置的改變而變更計算結果,不過紙面計算法也不是沒用,到現在依然用來做射擊后的分析。 到了二十世紀初,作圖法為計算工作帶來了改進,作圖法就是在圖紙上標示出一連串的目標距離和方位點,然后將這些點連成一條線就可以大致判斷目標的航向和航速,這個方法可以判定目標的運動規(guī)律,然后根據規(guī)律有效的預測自己的彈丸飛行時間以及飛行的距離,在實用上有一陣子主炮塔的火炮射擊就是用這種方法控制的。 這種作圖法的出現為以后的機械式射程計算儀建立了基礎原理。 簡單來說這個原理就是假設當前跟目標的距離已經知道,再假設跟目標的距離變化和方向也由敵我兩艦航向航速求得,再假設這個距離變動率在計算過程中是不變的,這樣只要把任何一刻的距離變化值加上由觀測所得的當前距離初始值,就可以求出那個時刻的射程,這種計算方式可以使得射程在解算過程中不斷的更新,而且還可以預測彈丸在飛行過程中的變化。 這樣最基本的射程計算儀就可以由觀測所得的當前距離值,判定的距離變化率,將距離變化率乘上累計時間,就可以生成當前的距離值,當然射程計算儀內要連接一個時鐘以加上時間因素。 同樣也可以用在方位上,觀測所得的相對方位值就是計算的起點,方位變動率(方位變化的程度)乘上累計時間,最后求出的增加值就可以用來修正方位起始值。 這種最簡單的機械射程計算儀就可以達成,計算距離變動率,計算方位變動率,以及生成當前距離的三項功能。 火控中最重要的計算裝置,這個裝置要計算敵我相對運動的快速變化,這里面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從最初獲得測量數據到根據這個數據進行計算并且將數據傳遞給火炮,火炮根據指令開火的這一段時間。第二部分就是彈丸飛行時間。 在這兩個時間段內兩個相對運動的戰(zhàn)艦帶來的影響,如果不進行預估并且計算的話根本無法打中目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