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章 綏靖-《戰國野心家》


    第(2/3)頁

    “樂昌峽不通,墨家北上之路就不通,最多遣派三五千人,又有何用?深入楚地,什么都做不成,還可能被困死地。”

    “墨家所擅者,火器也。火炮運轉不易,此地有多潮濕,南海本身不穩,依我看,縱然宋地開戰,也只能圍繞著宋國展開。”

    “義師主力都在泗上,從南海過南嶺,人手不足,難以成事,甚至可能被困于死地。”

    臨武君說到這,又道:“再者,我也多修軍備。墨家義師如今都已換裝了燧石槍,那些火繩槍我便多加存儲。”

    “一則是萬一有征伐事,臨武亦能出兵;二則臨武附近多是夷狄之民,時常開戰;三則就是萬一將來真的因為宋地而與墨家戰,萬一墨家關閉邊關禁止貿易軍火,也可以早做準備。”

    王子良夫勸道:“不可輕視。”

    臨武君笑道:“若宋國有變,勝敗在宋不在于南嶺。南嶺不過孤軍,就算襲擾邊關,也不能夠深入;縱然深入,也難以抵達郢都;就算抵達,以嶺南之兵人數稀少,也不能破城,反有可能會困在楚地。”

    “勝負在宋地,魏韓齊若都出兵,嶺南之兵不必在意。越人若能結盟,合縱以魏、韓、鄭、衛、齊、楚、越合縱為反墨同盟,事未必不成。”

    王子良夫苦笑道:“何其難也?四年前墨家強占齊國莒城的時候是什么理由?說齊侯有過害天下之事,所以不可不防,因而占據莒地,幫著齊國治理以防備齊國以莒地出兵攻打泗上害天下,治權歸墨家,每年墨家給齊國一定的金錢抵稅。”

    “又說,若齊入盟有反墨傾向的同盟,墨家必先攻臨淄。”

    “越人也是一樣,退回會稽,讓出瑯琊,江北之地盡失,淮北之民盡棄,墨家船隊往來淮、邗、大江,越人習流舟師難以對抗,他們只怕也不敢入盟。”

    “只恨許多人看不清如今局面,不知道泗上為天下大患,以為泗上之心不過非攻、求義,只要讓出一些城邑,便可求一時安寧。”

    “更有些縱橫之士,以綏靖之言諫于父王。殊不知泗上貪而無言,每得一里土地,便多一分勢力……”

    綏靖二字一說,無須解釋,臨武君便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周頌》之《恒》言,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間之。

    《周頌》之《我將》言,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綏者,安撫。

    靖者,平定。

    希望利用安撫和達成對方的一些要求以達成平定止兵的意愿,便是綏靖。

    臨武君聞言問道:“既說綏靖,便是說讓出宋國,以求桀墨不侵伐他國?他今日得了宋國,明日如何?”

    王子良夫也是感嘆道:“綏靖之策,就是如此。若墨家得宋,可得一枕之安息,可明日再看,墨家又至,到時候又怎么樣?”

    “秦人也遣派了使者,說的正是綏靖之言,其心昭然,無非是希望墨家在宋地擴張,以讓魏侯移師河東,全力防備墨家,從而為其趁機奪取西河創下良機。”

    “郢都也多有游士,以此勸說父王,只說墨家若得宋,則又可安定十余年。”

    臨武君怒斥道:“這不是誤國之言嗎?王上難道不知道泗上與別處不同?他們占據一地,便如野草生根,難以清除,又行那些同義之暴政,短短數年就可蠱惑民眾為之效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