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一十九章 告子辯性(六)-《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這反駁的言辭,連帶著道家的學說一起斥責。

    看似是在辯論中又拉到了別家的仇恨,可實際上儒道兩家的關系此時一直也是相當不好,楊朱列子那一派的人算是道家的分支,而道家向來又認為這些禮法都是束縛人的東西,是圣人違背人的天性弄出來的,根本沒有法理性。

    告子明白對方的可怕,對方明知道再繼續爭辯“真”與“假”下去,已經不可能獲勝。

    于是趁著這個機會,挨著儒生同伴的罵名,將人性是需求這種這個“真假”的辯題,折到了“好壞”、“對錯”上。

    真假是真假。

    對錯是對錯。

    在一些學科上,這二者等價,比如算學。

    可在人文上,這二者不等價,真的未必是對的、假的未必是錯的。

    告子明顯能感覺出來對方在避重就輕,想把問題往對錯上引,因為再繼續辯下去告子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了。

    這和剛才的“仁義之心人皆有之”的那個辯題其實是一樣的套路:仁義之心看不到,也可能不表現出來,但你憑什么就說它沒有呢?

    就像是給你一個木桶,不準打開,也不準稱重,更不準搖晃剖開,我偏說里面有東西,你怎么證明沒有呢?

    你不能證明它沒有,那么就可以扭曲為你承認它可能存在。

    你承認它可能存在,那么就可以扭曲為你承認它真的存在。

    你承認它真的存在,那么就等同于你承認人性就是仁義之心。

    這個“人人可能會有仁義之心、人人可能都守禮”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憑什么就說這種人人都守禮的天下不可能存在呢?

    如果你不能證明這種人人守禮的天下不可能存在,那么就證明我們的不是錯的——好比現在我就說一加一等于三,三加一等于五,那么我說一加一再加一等于五,有錯嗎?

    現在你們墨家說人的需求是人性,那你們推知所得的天下應該是你們說的那個樣子,法令也應該是你們說的那種法令,但是你們的學說是在一加一等于二的基礎上推出的。

    你們的學說也對,但不代表我們的學說就是錯的,因為如果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三個一相加真的等于五,你能證明沒有這種“人人守禮”的可能嗎?

    告子也是在墨家內部沉浮了二十余年的人物,內部的辯論遠比這個更需要思考。

    既然對方明白繼續辯論人性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會導致克己復禮完全被推翻的可能這才選擇了論證對錯善惡,告子心中微動,便想到了順著對方的話題繼續往下談。

    對方一直沒明白,在空地民眾面前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辨明真假,而是為了說服民眾。

    只不過,恰好是真理更容易讓民眾接受而已。

    告子于是問道:“我記得,仲尼以為稼穡之事,是小人事,對吧?”

    對面的儒生無可奈何的點點頭,明知道下面旁聽看熱鬧的民眾多數都是所謂的“賤人”,可他不能說連這句話夫子都沒說過。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這算是個很出名的典故了,樊遲前腳問夫子農事,夫子說我不如老農,轉頭就和弟子們說樊遲就是個小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准格尔旗| 扎兰屯市| 锡林浩特市| 大安市| 报价| 乃东县| 齐河县| 谷城县| 台东市| 淮阳县| 乡城县| 宁波市| 章丘市| 邵阳市| 清镇市| 保定市| 万宁市| 吉木萨尔县| 北安市| 肥东县| 太康县| 寿光市| 闸北区| 铜鼓县| 济源市| 寿宁县| 阳东县| 宜宾县| 衡东县| 彰武县| 怀宁县| 澄迈县| 常州市| 上饶市| 门源| 道孚县| 安顺市| 金溪县| 麟游县|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