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草種羊帕-《酒劍四方》
第(1/3)頁
久居府中的荀元拓亦是曉得此地。早在幼時,他便聽父親荀籍會客時講過光岳嶺一詞,言語當中,似乎極為惋惜,但后文卻是刻意將聲音壓低,隱隱約約只是聽到登圣二字,再往后聽,父親聲音卻是更低,再也探聽不到半字隱情。
于是荀小公子自那以后,便時常在典籍書冊當中找尋光岳一詞,十余年來,卻是鮮有所獲,只曉得山下有塊王侯下馬的碑文,再無其他。
故而先生只一個眼神,荀元拓便將車馬停下,隨處找尋了個樹樁,將馬車套索摘下,拴好馬匹,這才請先生下車。
“十來年前我還到過這兒吊唁,沒想到十余年后,此地更加荒涼破敗,當真是可惜了原本一塊風水寶地。”周可法倒背雙手,緩緩感慨道。
只見一條如龍大嶺盤臥于此,可崎嶇嶺上卻并無半點綠意,更無典籍當中形容的水草豐茂,流水為履的場面,唯有瘦骨嶙峋的幾頭老羊盤桓于山腳下,除此之外再無活物。
“好端端一處仙家川嶺,云生霞落的脫俗地界,怎么就落魄到如今這副模樣了。”荀元拓也是感嘆,就連手頭的茅草亦是忘卻放下,險些被馬兒咬到手掌。
周可法尋了處略有青苔的矮坡,踏足其上,手搭涼棚朝山間觀望。
“據我所知,當年也是有無數人不曉得當中的隱情,當中最為人所信服的,還是屬命脈一說。”荀元拓好容易避開足下堆疊的青苔,顫顫巍巍立身在先生身后,聞言頗為好奇,不禁問起:“一國命脈維系與區區一座光岳嶺,是否有失偏頗?這一國衰敗與否,當與許多冗雜緣由有關,怎能將國運盡數歸結在一嶺風水上,何況是國祚衰敗在前,應當與這光岳嶺無關才是。”
“一國分崩離析,豈能是區區幾句話能說得清的。為師也不信,可唯獨能確定一點,此地的風水與大齊想必有些淵源,命脈一說,即是如此,那命脈之談,說大齊崩解之前,光岳嶺上頭的鴻蒙云氣便已經悄然散去兩分,自打那以后,大齊國運才緩緩衰敗。”
說到此,周可法彎腰撿起一枚草種,嘆道,“甭管此說真假與否,當中倒是確有可取之處,國運乃是虛無縹緲之談,可一國破滅與否,往往是從這些不起眼處,漸漸掀起萬丈驚雷。你瞧瞧我手上這枚草種,雖說通體飽滿無礙,唯獨吐芽處有損,即便只是略微損毀,就算拿到水源豐滿,百草興盛的地界也依舊于事無補。”
“時日一長,我倒覺得最初提起命脈說那人,胸中確有良竹千百,若是當真以云氣比擬國祚,那這人必定是位輔國安邦的治世之才。可惜了,一人之力挽大廈于既倒,往往只有話本當中可寫。”踏足矮坡之上,視野極佳,又因這片光岳嶺所在,并無高樹巨木,故而視野所及越發廣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临沧市|
凌云县|
双桥区|
永修县|
英吉沙县|
渑池县|
吉木萨尔县|
甘肃省|
山东省|
介休市|
隆子县|
虎林市|
龙陵县|
北辰区|
志丹县|
沙河市|
辉南县|
海盐县|
台前县|
德阳市|
平果县|
龙川县|
鄄城县|
横山县|
南华县|
临猗县|
东乌|
吉安县|
凤台县|
锡林郭勒盟|
库伦旗|
佛坪县|
唐河县|
长治县|
武山县|
宜城市|
东阳市|
兴文县|
阜城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