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種事情的認知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是一起出門吃小龍蝦。 廚師吃,自然會想,這個小龍蝦的做法步驟,用了多少料,火候怎么樣,有哪里調味料使用的非常棒或者非常垃圾。 會計吃,有時候或許會想.......最近小龍蝦突然變貴,或許就是因為養殖產量問題供給小于了需求,影響了供需平衡,產量降低需求不變,那么價格自然上漲...... 而海王吃,可能會想妹子等會兒會不會前后都火辣辣導致自己也火辣辣...... ...... 對于音樂也自然是如此。 若是普通人聽音樂,更多的時候是看第一印象。 好不好聽,或者音樂的故事與風格自己有沒有興趣。 進一步,一些音樂愛好者們可能會無意識中考慮音樂所講述的故事,描繪的形象等等。 而音樂家們也不例外。 作為一門非常廣闊的學科,音樂分支太多了,而音樂家這個籠統的概念劃分之下,更是側重點不同。 臺下的這群音樂家們,對于李文音作品的感知也是完全不同的。 作曲家正在仔細的聽辨音樂的層次,分析其中出現的動機,調性的轉變,以及配器的運用,強弱與音效的表達。 小提琴弓背擊弦達成一種特殊的音效,急促的斷奏與強弱劃分清晰去表達戰爭的慘烈,而大量不和諧音符突兀的出現,也能描繪戰爭的邪惡感,達成一種戰爭的陰云密布大地的效果。 而后面的樂章,從快到極慢,再從激昂到寧靜圣靈,去抒發一種畫面的轉變。 不少作曲家們開始將李文音表達出來的東西記在心上。 雖然李文音運用出的很多東西,放到音樂家這個層次,都屬于老生常談的東西。 不過....... 老生常談與精通常用還是兩個東西。 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 如何讓實踐的能力去進步。 這是作曲家們一定要考慮的事情。 尤其是李文音這一波來的sao操作,用小提琴的弓背部去擊打琴弦,制造一種特殊的音色,這樣的奇思妙想根本沒人想過。 甚至沒敢想。 畢竟,對比于用弓子拉出來的聲音,單從音量上,這弓背敲奏,可以說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五倍.......甚至是十倍之差都很有可能。 而放在整個樂團里,弦樂的“正常”音量本身就是與管樂達成了一個平衡。 如果換成弓背敲擊制造的音效....... 換在場的任何一個作曲家,如果沒有實際案例,你跟他說可以用這種特殊的演奏方式,他一定會給你一個大b兜,給你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 可本來在眾位作曲家看來有些荒唐的事情......居然就這么成了? 雖然弓背敲奏的聲音相對來說小的多。 但數量起來后,在整體的音效中,剛好就處于一個若隱若現,能聽的很清楚,但又不是很清楚的微妙境地! 這感覺就來了! 主要的聲部營造一種籠統的,廣視角的整體戰爭形象畫面。 而這種微妙的音效,就仿佛無數士兵們整齊前進的步子,或是身上盔甲與武器偶然間摩擦在一起的聲音。 不需要你聽的很清楚,甚至你完全可以聽不到。 但必須要有!! 在淺層中,這就屬于一種“暗示”! 想明白了這一點的拉森,整個臉型都開始變了。 以至于.......后面的曲子更龐大的信息量襲來后,多少顯得有點懵b。 身為一名作曲家,對于“音樂心理學”是一定要了解詳細透徹的。 就比如......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 在兩個放著同樣片子的電影院,一邊放映正常的電影,而另一邊則是在電影中,偶爾的插入一幀冰可樂的圖片進行放映。 事后,加入了“冰可樂”的電影院中,可樂的銷量明顯上漲,很多顧客在看完電影后都覺得口渴,并且對冰可樂進行了消費。 ...... 你根本看不清,甚至沒有意識,但只要那時候接收到了整個信息,即使沒有記住,沒有看清,甚至沒有意識到,但大腦卻處理過了這個圖像,只不過當作無用圖像處理掉了。 但留下來的潛意識卻是貨真價實的能對觀眾進行影響與暗示。 也就是影響到了閾下意識。 當然,這樣的說法難以取證,并且這樣的事件聽起來也很玄乎....... 可是,潛意識廣告卻是真實存在,只不過有些方式被列為了非法的廣告行為。 而拉森卻清晰的意識到,李文音在第一樂章中,運用的這種“弓背敲奏”的方法,與這類心理學知識運用的案例卻有很大的相似。 好像是聽到了,但好像也沒聽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