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所周知,音樂藝術的發展中,與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密不可分,一直到現在,音樂與語言藝術的相互關系都及其親密,這也就決定了,音樂上的藝術處理手法,肯定會借鑒語言之中必不可分的修辭法!” 李文音笑了笑,沒有馬上解釋自己的言論。 而是開始給學生們詳細描述音樂修辭學的定義,以便加深理解。 “比如,曾經經文歌的創作中,有時候是會根據語言發音來寫作簡單的旋律與節奏,這樣歌詞與語言音調,節奏,旋律,水乳交融,更能表達歌詞書法的情感,這種【專用音樂】就體現出了修辭法的原則。” “有時候,為了反應樂曲的情感,讓樂曲更加具有說服力,所以,在音樂中引用變化音體系,調式變化,裝飾音,以及節奏織體的對比。” 學生們有些發懵。 這不就是我們平時學的樂理嗎? 這跟修辭學有什么關系? 但李文音繼續說道。 “就像是文學作品最簡單的結構,會有開篇,中段發展,終結的格式,音樂作品的布局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需要你對整首音樂有大局觀,而中間音樂的處理,音樂修辭學就占據了很大的位置。” “將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節奏,和聲,音程關系,與音樂修飾手段相互對應,讓樂曲段落具有特定的情緒,情感,象征意義,所以,利用這些具有特定抽象意義的音樂要素來作曲,會使得整個框架更加圓潤完整。” “這就是一種對元素手法進行類型歸納的理性作曲思維!!” 學生們似乎有些悟了,但不是徹底悟了。 懂,但并不全懂,還是有些懵。 學生們開始皺起了眉。 “這位同學,你有什么問題嗎?” 看到有人舉手,李文音笑了笑,示意這名學生發言。 這名學生拿起話筒,臉上似乎有些疑惑。 “李.......” “叫我學長就好。” “那,李學長,這樣的話,作曲不就變成了格式化,模板化的東西了么?那這和市面上那些流水線生產的商業口水歌還有什么不同?”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不少學生們的好奇! 是啊! 李文音說的這些定義,似乎就是想要格式化音樂。 將樂理構成一個嚴苛的模板,用教科書的技巧來進行創作。 這不......跟流水線一樣了么? “當然有,而且非常不同!”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如果把作曲比喻成寫小說,那么,來自于音樂修辭學中,這種針對于音樂【語法】的研究,針對于整個框架的設計,布局,以及風格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樂理上的,就像是寫小說的......文章格式,修辭手法啊,比喻啊,排比啊,類比啊,或是夸張啊,對比啊等等的寫作手法運用。” “這樣既有了一個嚴格的模板與框架,但也其實并沒有限制創作者無窮的思維,并沒有打消那種想象力。” 笑了笑,李文音看向提問的學生。 “而你說的那些商業流水線歌曲,模板化,格式化,就好像拿給你一篇文章模板,甚至都不能說是大綱,而是機械的臨摹,同質化的劇情,同質化的描寫風格,同質化的語言,不換名字就能一眼看出是抄襲。” “這么看待你就知道,這兩種完全是不同的東西,一定要學會區別,辯證的看待!” 學生恍然大悟。 是自己一開始的理解有些非黑即白了。 就好像文學家筆下的語言邏輯,修辭手法,實際上異曲同工,但表達出來的感覺,意境卻完全不同。 反而是抄襲者千篇一律。 “剛剛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很不錯,也剛好能讓各位同學更加理解音樂修辭學與主題動機之間的關系。” 李文音笑了笑。 “同樣是用小說來舉例子。” “主題,就是整本書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是通過劇情來體現的,而劇情中,刻畫人物,就是一個又一個細小的動機!” “我們音樂修辭學,就是為了用更科學的方式,更好的去串聯,推動,發展這些細小的動機,讓動機豐滿,構成音樂整體。” “這樣富有邏輯性的謀篇布局,注重內容表達創作性上的理念,運用你彰顯個性化的風格,適當的方式演出,會讓音樂發展的更為美妙。” 臥槽! 你要是這么說,那我們不就懂了嗎? 學生們聯想著以前學過的一些知識,結合李文音現在所說的話,一下子就對主題,動機,樂理技巧的修辭,產生了極強的記憶。 “我們繼續往下講。” “音樂,是一種語言,是一門言說與勸服的藝術!” 兜兜轉轉,李文音終于開始對學生們解釋起了一開始自己拋出的觀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