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燈光亮起后,舞臺之上,身著淡綠色單薄表演服的少女們,分成了兩撥,站在舞臺的一左一右。 而舞臺之中,被一條燈效營造的蜿蜒小道隔開。 就仿佛如同岸邊的一左一右。 觀眾們看到,李文音從舞臺的左邊,緩緩的走入場中。 輕柔的鋼琴聲響起。 柔美的pad音效鋪底,厚重感與層次感便瞬間營造出了意境。 便仿佛雨落大地后,氤氳而起的水汽。 恍若如同云霧繚繞于山水之間。 琵琶與竹笛的加入,讓國風韻味驟然濃郁了起來。 悵然寥廓,仿佛如同站在山頂,擁抱這郁郁森森的南方美景。 舞臺之上,伴舞的小姑娘們輕輕拂動著雙臂,便仿佛是扶搖的柳枝,伴隨著微風細雨,翠綠的搖曳在江畔。 “雨后江岸天破曉~ 老舟新客知多少~ 遠山見竹林芳草~ 晨風撫綠了芭蕉~” 隨著閃爍著清澈藍色波紋的小路慢慢的往舞臺中走,李文音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一開始突然下墜的音,仿佛蘊含著一絲絲的失落。 但樂句末尾的突然上揚,卻顯得充滿了一種緊張的喜悅。 仿佛要與許久不見的人相見一般。 兩人站在蜿蜒的光道之上彼此對望,兩邊的小姑娘圍繞在兩人身邊,鶯鶯燕燕。 “寒梅落盡把冬了~ 銜春的燕想歸巢~ 沿途的景牽掛的人~ 兩情迢迢~” 從另一邊走上舞臺的徐馨蕾,遠遠的與李文音對視。 一邊唱著,一邊慢慢的向著彼此走去。 干冰輕輕的鋪在腳底。 小姑娘們的動作很簡單。 但卻非常的流暢優美。 踏在煙霧平鋪腳底的舞臺之上,如遠邊浮云,吹動的清風,似在撫慰著鄉愁的游子一般。 徐馨蕾透亮的聲線,一聲四度的冬了,一聲八度的燕想,配合著絲絲墜落的水滴音效,直擊人心。 只有鋼琴素雅的伴奏,完美的襯托了兩人的人聲。 一唱一和間的清亮歌聲,空靈婉轉。 美到了極點。 “柳葉槳濺桃花浪~ 汀州里鶴眺遠方~” 遠遠看去,一梭小舟游蕩于清澈的江面上,柳葉槳落入飄滿桃花瓣的水中,濺起一疊疊微浪。 如夢似幻,充滿意境。 音樂順勢加厚。 吉他的分解和弦,與竹笛,琵琶輪指順次加入。 一種情緒似乎在逐漸的累積。 “飲一盞歲月留香~ 唱一曲往事飛揚~” 觀眾們發現,李文音與徐馨蕾兩人的聲線,好合適! 積蓄的情感,并不如何高亢,更沒有任何的嘶吼。 仿佛只是情人之間訴說著彼此的思念。 但卻沒有那么哀怨癡纏。 就算說是一種親情的表達,也完全沒有任何的違和感! 匯聚在一起的燕子,輕盈的舞動著。 輕輕的,兩人同時歌唱起來。 “山水間歌聲回蕩~ 回蕩思念的滾燙~” 沉浸在音樂中的觀眾們,忍不住有些驚訝。 這倆人,都是擅長高音的! 李文音不提,即使是只有一張專輯。出道仿佛是興趣使然的徐馨蕾,那首《煎熬》,也高的令人害怕! 可是,這兩個高音王在一起,卻并沒有互相之間飆高音! 但這樣反而是最合適的! “去年的家書兩行~ 讀來又熱了眼眶~” 這種緩緩傾訴的感覺,將久別重逢的兩人刻畫的淋漓盡致。 其中,蘊涵著濃郁的鄉愁。 高明至極! 以小小的一男一女視角來描寫,卻并沒多少愛情上的癡怨情仇。 而“柳葉槳”與“山水間”的歌唱,如果認真的去傾聽,甚至可以聽到非常悠長清淡的和聲! 點睛之筆的和聲! 這種收尾時“回聲”處理的和聲,仿佛如同兩人在空蕩的山谷之中吟唱的感覺! 美到窒息。 “云水邊靜沐暖陽~ 煙波里久違的故鄉~” 五聲調式的作曲,卻驀然的在“煙波里”三個字中,出現了xi音! 如果有真正懂得作曲的,無一不會驚嘆其基本功之扎實。 在五聲調式中,出現了這種“變宮”,通常都是伴隨著一些淡淡的哀傷。 就仿佛久未歸家的游子,回到家鄉以后,那抑制不住的鄉愁。 “別來無恙~ 你在心上~” 兩人的吟唱輕輕落下。 腳步也停了下來。 似乎如同隔著兩岸邊,互相對視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