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笑我? 網友們頓時就是一愣。 不至于吧,不至于吧! “因為......數學的數字是十進制的,從0到9有十個數字。” 李文音說道。 “而按照音程來看,是有十二個半音,七個音的八度關系,有些難以表達數字。” “所以......” 李文音在鋼琴黑鍵上比劃了一下,手指放在了小字二組和小字三組三個黑鍵最中間的鍵位上。 “用#g,也就是升so的這個音,標記成0與7的一個八度關系。” “所以,這兩個音,中間的白鍵,a,b,c,d,e,f的音,用來代表123456的數字!就能簡單一些,而89兩個數字,可以往后類推,a和b,以此類推。” 鋼琴鍵位的辨認非常好認。 一組音十二個鍵,代表十二個半音,七個白鍵五個黑鍵。 而五個黑鍵,前后分成了兩個黑+三個黑的形式,中間是兩個緊挨著的白鍵。 從c音起頭,白鍵的音名為cdefgab! 但很顯然,這么簡單,也并不影響網友們發懵。 以前......總是覺得,學習學不好的人,或許才會學音樂。 結果......現在發現,學音樂的門檻也這么高?! ...... “然后......我就試著用圓周率搞了一首音樂!音樂的名字......就叫做《π》!” 圓周率! 此言一出,網友們便驚疑萬分。 【臥槽?!圓周率也能寫歌嗎?!】 【真的假的?!你可不要騙我!】 【媽媽!快出來看神仙吶!】 【派?突然有點餓......】 網友們短暫的驚訝之余,便開始好奇了起來。 之前的音名排序什么的,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 這么搞合不合理,有多簡單,咱也不知道。 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來聽一聽圓周率是個什么動靜的...... 畢竟,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 無限,且不循環! 代表了它有無限的可能性。 即使李文音已經簡化了音符與數字之間的關系,十二個半音中,能夠運用的,實際上也只有以升so開頭結尾,la,xi,do,ra,mi,fa這八度中的七個音而已。 但誰又能保證.......圓周率這無限的可能里,會不會真的出現無比驚艷的音樂呢? 就在網友們的期待之下,李文音也在鋼琴上彈了起來。 一個小小的前奏。 流淌的音符,恍然如同化作了一個個數字,構成了一片神奇的空間。 充滿美感的旋律,透露出一絲神秘。 就像是人類從無知中走來,試圖探索著大自然與宇宙的奧秘。 即使無論如何探索,都仍有無數的黑暗與未知,但那一縷真理的光芒從未熄滅,人類探索的腳步也從未停下。 叮~叮~叮~叮~叮~ 終于,流淌的音符慢了下來。 右手的八度,開始慢慢的講述起了圓周率。 3.1415....... 左手的分解和弦,潤飾著右手的八度旋律。 這令人如墜神秘領域的旋律,似乎正如李文音所描述的一樣。 沒有帶任何的感情。 僅僅只是理智的敘述著數學之美,音樂之美。 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直擊心靈。 沒有任何規律的數字,化作了音符,令人心馳神往。 網友們陷入在這音樂里,靜靜的聽著。 【真就是萬物皆可數學?】 【圓周率這么好聽?!臥槽?!】 【我已經震驚的成了李文音的形狀了......】 【好聽嗎?好聽就算對了!】 音樂持續的進行著。 在這樣的音樂之中,人們忍不住想到。 如果持續下去,會誕生多少陌生卻優美的旋律? 數字是無窮無盡的,那么是否證明,音樂的這十二個半音,也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呢? 靜靜的聽著。 而一些了解音樂,或是懂得鋼琴的人,卻震驚于另一方面。 不是圓周率好聽。 圓周率本身無規律,李文音只是按照規劃,用右手彈出其數字轉變的音符八度而已。 好聽,全是因為左手的分解和弦! 這個和弦,配的太妙了! 即使是并不好聽的右手圓周率,也在和弦的襯托下,變得無比優美了起來。 【你有本事把和弦去掉啊!】 【這個和弦又不難!】 【嘩眾取寵吧,跟圓周率有個毛關系,聽就聽了個和弦而已......】 【祖傳和弦,我上我也行......】 【和弦配的好,母豬也上樹!】 但這些言論,并沒有持續很久。 眾所周知,網絡上的懂哥,也只是網絡上的而已。 他們的作用......一般就是在于心里發酸,然后瞎雞兒抬杠。 然后引出更加懂的哥。 畢竟.......這么簡單的嘗試,為啥我沒想到?! b全讓他裝了!我酸一下合情合理吧?! ....... 有些震驚于李文音創意與處理的人,當時就不樂意了。 一般來說,半瓶子的人才最喜歡晃蕩。 和弦確實很重要,但這首曲子,也遠遠不完全是和弦。 【這么簡單的和弦配的這么好聽,難道不是實力嗎?!】 【真就是純杠,按你們的說法我覺得貝多芬也沒啥nb的,音樂翻來覆去不就那幾個音嗎?!你們咋沒去當第二個貝多芬?】 【這么簡單卻巧妙的搭配,你怎么想不到?】 【真就是人均作曲家。】 【這首曲子充分的說明了琶音的重要性.......】 【這就是強者的世界嗎?!】 【怎么和右手沒關系?李文音用和弦,彌補了右手圓周率僵硬的旋律空缺,而且用圓周率嘗試作曲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創意!】 流淌的旋律繼續的進行著。 純粹數學的描述。 沒有摻雜任何的感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