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文音放下弓子,從兜里掏出了一個五毛錢硬幣大小的黑色橡膠圓。 橡膠圓的中間有兩個鏤空的洞,洞的下方還有微不可察的兩道小縫隙。 順著兩道縫隙,李文音將黑色的橡膠圓安在琴碼前方的中央兩根琴弦上,但并沒有將其套在琴碼上,任由其掛著。 小提琴的消音器! 橡膠制品的消音器,一旦被演奏者扣在琴碼上,可以有效的降低小提琴的共鳴,以此來減弱音量。 一邊調整著,李文音一邊笑著對觀眾們說道。 “歐洲之行,讓我了解到一個浪漫的民族,你們知道是哪個民族嗎?” 觀眾們聽聞李文音的話語,忍不住互相對視著,猜測著李文音嘴里的那個“浪漫的民族”。 會是哪個民族? 日耳曼? 雅利安? 亦或是布列塔尼?斯拉夫? 李文音安裝完畢,笑了笑,開口說道。 “他們是羅姆人。” 羅姆人?! 觀眾們互相對視一眼,似乎有一些人對這個名字有點印象,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羅姆人是誰?!有沒有吊大的解釋一下?” 華國的網友們睜著黑眼圈,來了興致。 “羅姆人就是吉普賽人!只不過,羅姆人認為吉普賽人這個稱呼是對他們的侮辱,所以李文音在這個場合,只能說是羅姆人。” “這樣啊!吉普賽人很浪漫嗎?” “浪漫不浪漫我不知道,但都挺窮的。” “窮?全都窮嗎?!” “當然!吉普賽人很奇怪,歐洲很多,他們屬于一個與現代社會有些格格不入的民族,一個流浪了無數年的民族!” 網友們在討論著,對李文音的這些話頗有些不解。 而臺下的觀眾們,也是感到有些古怪。 吉普賽人似乎與好的名聲從來都不沾邊。 騙子,乞丐,小偷,巫師,裝神弄鬼,邋遢瘋子。 尤其是在歐洲的某些年代里,吉普賽的女郎,甚至與j女劃上了等號。 在歐洲,許多普通的大眾們,對吉普賽并沒有什么好感,甚至會有很大的歧視。 甚至在猶太人遭殃的時候,羅姆人也一并被迫害。 “我感嘆于他們的生存方式,也感嘆于他們的能歌善舞。” 李文音感慨的開口說道。 “所以......這首曲子是為他們寫的,叫做......《流浪者之歌》!” 這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民族,他們或許常常想的是,何處是我家? 他們遭受過迫害,遭受著歧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貧窮生活。 但他們即使流浪了幾個世紀,也視若珍寶的傳承著自己的文化。 他們堅決的不與外族通婚,堅決到了苛刻的程度。 甚至有科學家將吉普賽人視為了研究人種基因的珍貴樣本。 全世界散落著吉普賽人。 但無論大小部落,這些吉普賽人的人種基因,完全沒有任何的不一致。 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種族! 似乎與世界格格不入。 歐洲人總希望吉普賽人繼續在營火邊彈著吉他歌舞。 但同時卻又希望他們定居下來,有正常的職業、定期繳所得稅,把小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 然而,吉普賽人卻不這么想,他們要繼續活得像個吉普賽人...... 到處流浪! 他們有過很多稱呼,茨岡人,波西米亞人,弗拉明戈人。 但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獨有的藝術,卻令人沉迷不已。 他們擅長占星術,讀心術。 用水晶球,塔羅牌來給人占卜。 他們能歌善舞,神秘,放蕩不羈。 熱情且自由! 獨特的弗拉明戈舞蹈,配合吉普賽人自有的小調,形成了獨一種的美妙藝術。 看到樂團準備就緒,臺下也頓時變得安靜無比。 李文音沒有說很多。 在觀眾們的注視下,王學民教授翻動總譜,示意一下,旋即揚起指揮棒。 驟然響起的管弦樂合奏,充滿了一種悲傷與哀怨的壯麗之美! 聯系到這個民族,觀眾們仿佛看到了,順著歷史的河流,衣不遮體,貧窮的吉普賽人,跨越歐印大陸,遷徙幾個世紀。 充滿著波瀾壯闊的悲壯! 李文音富有穿透性的琴聲悠揚的回蕩在音樂廳之中。 g弦的低沉充斥著一種悲涼的浪漫。 恍若鏡頭拉進到了個人! 略顯寒酸的吉普賽人漫無目的的走著。 他們是流浪者,他們四海為家! 這充滿了悲劇色彩的琴音,恍若他們的人生一般,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只有眼前的生存。 猛然間,李文音拉響華彩! 富有吉普賽特色的音階,不斷的上揚,下降。 一如吉普賽人短暫一生中的跌跌蕩蕩。 一個撥弦,聲音驟然止住! 隨著王學民教授輕柔的動作,樂團小心翼翼的演奏出輕柔的斷奏。 李文音再次拉響了小提琴。 觀眾們仿佛順著李文音的琴聲,走進了吉普賽的部落之中。 走進吉普賽人之中,人們仿佛認識了一名美麗熱情,年輕的吉普賽女郎。 人們驚嘆于這名吉普賽少女的美麗。 柔美的雙音與琴聲,恍若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含淚的傾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