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迪化城北的營地。 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拍打在城圍的缺口上,發出嗚咽的聲音。 城墻下,數百人鴉雀無聲,只剩下急促的呼吸聲,與老式錄音機轉動的沙沙聲與念白聲。 無論是大明皇家陸軍委派的軍事教官,還是西楚的湘秦子弟,甚至是部分因為守節有功,成功退旗,投入反清復明大業的原正藍旗旗人,都安靜地坐在小馬扎上。 銀幕上白發蒼蒼的老卒從容高歌,被洗得發白的漢軍旌旗獵獵作響。 不知是誰開的嗓,大抵是某個愛吃揭陽正宗老秦面的陜西士兵,第一個隨著劇中的老卒拉嗓嘶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第二個,第三個,很快,整個軍營都加入了進來。 這一刻,來自湘楚大地,與老秦人愛恨不休數千年的湖南士兵們,一道高歌。 雖然走調,雖然是四面秦腔,但他們全都包含熱淚。 這時候,畫面漸漸暗了下去。 歌聲漸漸止歇。 隱約間,似乎能聽到漸漸遠去的金鐵之聲,也似乎能看到,那面泛白的漢軍旗幟,終究是徐徐傾倒了下來。 就在大家終于忍不住,淚水流淌下來的時候,畫面忽然放明…… · 這則中國銀聯的宣傳廣告,朱富貴愿意給它打99分。 唯一的遺憾就是太短小了。 就那么一點點長,說實話,能干點啥? 作為大明天子,朱富貴自然不能短小。 要發揮新秦皇島皇家影業一貫以來,堅持不懈的狗尾續貂的政策,給所有悲劇故事續上那么一段。 畢竟富貴陛下來了,華夏就崛起了,富貴陛下來了,青天就有了! 在朱富貴看來,如櫻花般凋零的死亡之美,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沒有心氣的失敗民族才會喜歡,才會推崇的。 弄不好,所謂的死亡之美,還會變成陰間的玩意兒。 中國人,就要講究紅紅火火,就要講究朝氣蓬勃,即便是在悲歌中,也要仰天長笑,不失心中的希望。 在《民族英雄朱成功》的結尾,朱成功口含鮮血,匍匐在《大明寰宇圖》上悲鳴,“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但緊接著,畫面一暗,再亮起來的時候,便是雁蕩山下一個小康殷實之家中,小名富貴的嬰兒呱呱墜地的畫面。 這代表著一種傳承,一種希望。 而在《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的放映中,同樣也是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