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除了反正大明的湘軍舊部之外,這一次就連彭玉麟也無法站在主帥這一邊了。 他在得知此事后,怒摔酒杯,大哭一場,然后稱病不起。 更加離譜的是,甚至是紫禁城里的杏貞小佛爺,都在簾子后面怒斥群臣道:“假使僧王在世,假使我索特那王爺在此,安敢使洋人蠻橫如此!” 當(dāng)然,杏貞這句話幾分真心,幾分假意,幾分甩鍋,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終于,在德武四月四日這一天,大明天子朱富貴御筆朱批一張條子,命人交給夏志新:“曾氏名曰國藩,實(shí)為國賊,此天下之公論也!” 至此,一代“圣人”的身后名就此蓋棺定論。 實(shí)際上,朱富貴當(dāng)然知道曾國藩有曾國藩的無奈。 曾國藩這么做,豈不知辛苦拼殺換來的名譽(yù)將會毀于一旦? 他當(dāng)然知道,不然也不會給兒子留下一封絕命書了。 但身為漢臣,夾在慈禧與恭親王之間,他只能選擇倒向后者。 奕?對于洋人卑躬屈膝,但他和肅順一樣,對漢臣其實(shí)一直也都很不錯。 早些年,李鴻章和左宗棠也都與奕?有過蜜月期。 曾國藩很明白,他若想當(dāng)圣人,在大明是決計(jì)沒有可能的。 他必須要保住大清,而且要保住大清的正統(tǒng)性。 而想要保住大清的正統(tǒng)性,毫無疑問只能依靠國際社會之調(diào)停。 故而他與奕?一拍即合,形成了政治軍事同盟,也達(dá)成了天津教案處理的共識。 那就是毋惡洋人,結(jié)其歡心,借其助力,攘內(nèi)必先安外! …… 曾國藩有一萬個理由這么做,但,朱富貴只想說——朕不聽! 屠江南有膽,反韃清無膽,修身立圣有膽,護(hù)犢邦民無膽。 這樣的圣人,在大明修的《偽清史稿》上,一定會將他死死地釘在恥辱柱上。 夏志新也知天子的心思,急匆匆在河南安陽把殷墟所在的田地買下并派人看守之后,便立刻回到御前聽用。 若說他的老兄弟莫白是用手中的槍炮為萬歲爺開疆?dāng)U土,那么夏志新便要用手中的筆桿子,為萬歲爺修一部公正客觀,絕對正確的史書。 此乃人生第一大快事也! · “劉老爺,曾剃頭的兵又要來搜屋了,咱們趕緊轉(zhuǎn)移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