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腹主動脈瘤并非腫瘤,而是由于動脈硬化等原因,造成血管壁強度降低,逐漸被血流沖擊,血管口徑增粗,“像氣球一樣被吹大”。 而直徑超過55mm的動脈瘤,形態如果偏向一側或有異形,出現腹痛癥狀,被認為是破裂前兆,需要盡快進行外科治療。種種線索,都指向一個隨時都可能發生致命性破裂的腹主動脈瘤“炸彈”。 患者一個嚴重的刺激性咳嗽,就有可能誘發破裂,隨時有生命危險,情況非常緊急。必須盡快接受手術治! 但是,當地醫院沒有這個技術和條件,甚至都沒有血管外科???。 由于動脈瘤存在極高的破裂風險,患者失去長途轉運的機會,任何顛簸和氣壓變化都可以引發災難性后果。 救護車、直升機,都被排除。那個地方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將患者送到具有獨立處理這種高難度動脈瘤能力的醫療中心的選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強行運送,患者絕對會死在途中! 省一醫也沒有讓陳俊孤軍奮戰,姜云堃找來了很多血管外科的專家一起會診,最終,大家擬定了一個成功率較高的手術方案,讓患者留在當地進行手術,由于對方醫院其實具有實施dsa血管腔內介入的基本條件,所以,由省一醫這邊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兩家醫院一起協作,拯救病人! 當然,省一醫這邊,陳俊作為主導。因為,杏林道節目組要錄制節目的。這么“罕見的”相隔兩千公里救人,是很好的素材。 杏林道節目組甚至立刻派遣人飛過去,拍攝那邊的情況。 雙方密切配合,18時30分,cta影像資料傳至兩地專家手中。 21時30分,專業人員報告測量結果:患者不僅瘤體巨大,胸主動脈多發潰瘍,坑洼不平的胸腹主動脈交接區九十度向左側扭轉,雙側髂動脈較細,360度扭曲,雙側髂內動脈瘤,更嚴重的是適合腔內介入治療的動脈瘤瘤頸基本沒有,成喇叭口狀水平橫位,左腎動脈位于轉角處,但直徑不到4mm,位置稍高的右腎動脈同樣纖細。 專家們更加緊張,按這樣的情況,常規的微創介入治療條件不滿足,要考慮開放手術。可那一家人民醫院沒有血管外科,更沒有相關的手術器械和相關器材,更沒有臨床經驗,手術創傷大,風險高,如進行腹主動脈瘤開放手術必須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和技術保障。 陳俊給對方醫院的院長打了電話,對方院長表示,無論如何,要不惜代價救治患者的決心,無論開放手術還是血管腔內介入治療,都會舉全院之力進行支持和保障。 既然對方都這么“盡職盡責”,陳俊也表示,會竭盡全力。當天晚上,陳俊沒有回家,而是在醫院辦公室,苦思對策。 院長萬德培知道后,也過來了解了情況,還和對方醫院院長通了電話。 經過一個晚上的考慮,陳俊也與省一醫的其他專家商量過,最終大家都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介入手術實現救治的可靠性更高,可以考慮非常規的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聯合胸主動脈覆膜支架的方法進行嘗試,但技術要求極高,術中任何一個疏忽或失誤,都會造成動脈瘤破裂或治療失敗。 而陳俊,介入手術水平是宗師境界。當年支援震區的時候就曾得到過帝都介入專家的盛贊,又經過這一兩年,陳俊的介入技術可以說絕對是省一醫第一! 這個手術,需要高手執行,而陳俊,毫無疑問就是這個高手。只是不知道,他現在趕過去還來不來得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