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冠脈畸形需要盡快手術,組織冠脈重建,但患兒當時的情況并不容樂觀,手術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而且,即便搶救成功,他的心臟也會被動增大一半,一般人的心胸比例是0.5,他起碼要達到0.74。而相應的,他的心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3~1/2,心臟恢復正常功能需要很長時間。 盡管手術風險很大,預后的挑戰也很大,但是和患兒家屬溝通后,患兒的父母都非常支持。 孩子母親說道:“醫生你們盡管放手去治,你們這么多專家,我相信手術一定會成功的!” 孩子父親瞪了母親一眼,補充道:“我們也明白手術有風險,什么手術能沒有風險呢?更何況心臟手術。省一醫的醫生,水平都很高,我相信你們,請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拜托了!” 說完,還積極地鞠了個躬。 孩子母親也連連鞠躬,并懇求道:“各位醫生,各位專家,我兒子就拜托你們了!”說的時候,雙目含淚。 見到這對父母如此通情達理,對醫生如此的信任,醫生們增強了信心,最后,團隊經過多次商議,決定采納陳俊的意見,在ecmo下為患兒進行冠脈重建。 沒錯,這個意見就是陳俊率先提出來的,開創省一醫心臟手術之先河。 這得益于陳俊上次給一名新生兒做手術,還連著媽媽臍帶呢! 既然臍帶可以連著,增大了手術的成功性,那為何不能帶著ecmo做手術? 這給大家開創了新的思路!陳俊的建議得到了許多專家的點贊。 因為,如果這樣的話,相對來說,就可以盡量減少手術和手術中的心臟缺血時間,能最大程度保留心臟功能,保護心肌。 有專家心說,小陳這個小伙子真是不錯的,往往奇思妙想,恰到好處。年輕人就是思路活躍。 有專家心道,陳俊年紀輕輕就能和我們坐在一起,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建議,并非是成熟的手術方案,經過團隊這么多專家的聯合討論,集思廣益,最終,團隊拿出了足足四套方案,其中一套是主方案,另外三套則是備用,屬于應急預案,主要是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應該如何應變之類。 只有先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后遭遇突發情況時,才不會慌亂,自亂陣腳。 陳俊跟著專家們一起討論,受益良多。感覺自己的醫術又進步了一丟丟。 省一醫兒科,是國內最早開展ecmo技術的醫院之一,曾刷新亞洲新生兒 ecmo的最小體重記錄。在成熟的ecmo技術支持下,手術順利進行,心臟中心團隊花了兩個小時不到就修復了畸形的血管。 陳俊這次沒有主刀,而是當了一名助手。如此難度的手術,陳俊是里面唯一的住院醫。身邊甚至連一個主治醫都沒有,放眼盡是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與有榮焉。 不要瞧不起這樣的機會,很多主治醫和住院醫都對陳俊充滿了羨慕嫉妒恨。 另外,對這臺手術而言,手術前后ecmo的管理、全身重要臟器功能的保護其實非常重要。 并不是手術做完就沒事了。還有感染關、出血關,如何避免肝腎、大腦等臟器功能繼發性損傷,都需要一一攻克。 術后足足十天時間,孩子才被撤下ecmo。前前后后加起來,這名患兒一共帶了14天的ecmo。 患兒在兒科住院部住院,需要的恢復時間比較長,陳俊身為一名負責的醫生,幾乎是每天兩次,都會到病床邊查探孩子是狀況,摸摸他的小腳丫,指導他做一些輕微的活動。 每次,孩子的小腳丫都非常冰涼,這是因為心臟功能不足,血運無法到達的緣故。陳俊就運用兒童撫觸術,輕輕替他舒筋活絡。孩子父母看了都非常感動,覺得陳俊真是一個有愛心的醫生,是拿他們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在看待。 孩子康復后,這對父母還專程到院長辦公室,找到院長萬德培,替陳俊說了好多好話。 院長就在一次公開的會議上,表揚了陳俊,號召全院醫生都應該向陳俊學習。這種表揚是有加分的,在年底評優的時候有用處。 陳俊非常喜歡在自媒體上分享病例,當然都是化名,保護患者隱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