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二章 孟養戰事序(上)-《大明梟臣》


    第(1/3)頁

    莽古堡的人力豐足最終完成了預計中的兵力擴充,在姜榆罔的設計中,莽古堡的部隊作為支持自己立下戰功和將來代為大明掌控麓川的直接力量,至少需要一千人左右的隊伍。

    這是立下戰功,左右戰局所需人力的最低估計,也是代理麓川的投名狀。

    明朝在不同地區所設的軍事機構所擁有的兵力各不相同,關鍵的城市可能有數個衛所加上一些特殊部隊拱衛,一般的城市則是設立一個以上的衛所,根據地域的防務壓力,可能設立更多。

    而一些不太重要的地區,則是設立千戶所,與名義上可以擁有五個千戶編制的衛所不同。衛所的軍力最多可以達到五千人以上,而千戶所不過一千人而已。

    因此一千人的軍事實力,是明代地區駐扎兵力的下限。

    不需要多余的人力作為補充,直接提供一支一千人的隊伍,而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還是麓川本地出身,這將是姜榆罔與其他有意于在將來接管麓川的人進行競爭的重要本錢。

    姜榆罔倒是不擔心會有背景極深的人與他競爭。

    首先,這麓川地方在明朝看來極為兇險,連年戰爭無法徹底平定此地勢力不說,連西南一方實力最強大的沐家黔國公都在此折戟,沒人會把來到這里當做好差事。

    其次,就算有背景深厚的人看中了麓川,也未必能得到掌權者的應許。明代對于這種邊遠地方還是頗為看中以當地人治理當地人的,就算不是當地人,也必然要熟悉當地環境,并擁有足夠的聲望權勢,保持多年的土官政策可見一斑。

    從中不難看出,明廷的思路是清晰的,與空降來一個陌生人相比,他們更信任在此擁有一定勢力的人。明廷對待宣慰司地區的態度是嚴謹的,只會把天朝上國的大旗授給已經具備絕對能力的人。

    他們需要的是萬無一失的穩定,是宣慰司對于大明權威的承認,而不會把付出了戰爭的巨大代價得來的地方交給任何需要發展勢力,培養能力,而不能夠充分控制局面的人。

    明廷不喜歡在宣慰司問題上做賭注,他們喜歡肯定的答案。

    曾經的明宣宗朱瞻基,因為不能絕對控制安南,寧愿選擇放棄,到了此時的英宗,則是果斷在邊境問題上大舉出兵,沒有絲毫的猶豫與回轉余地。

    此時的大明,土木堡之變前的大明,還是一只稱霸于天下的猛虎,他任用人才司掌一方,只認可絕對的能力。

    拿隴川宣撫使為例,初任宣撫使甚至是麓川軍的叛將出身,但是因為他具備足夠的能力與威望,明廷仍然不拘一格任用他管轄邊境重鎮。

    所以姜榆罔也相信,只要自己能夠證明實力,就不會存在其他來自內部的背景深厚者能夠插足于麓川權柄的分配與爭奪,而麓川前線中,有資格去爭奪這一權柄的人,本身就是掌管一方軍權的大人物,不會想要來爭取這兇險的麓川一地。

    除了他之外,也沒有其他人能發展出來像莽古堡一般的勢力,這是姜榆罔的底氣。

    莽古堡的軍隊,正是他的底氣的關鍵來源。

    經過數個月的發展和整個莽古堡的人力支持,再加上來自孟養城的充足的人力與物資提供,最終莽古堡軍隊發展到了一千兩百人的規模,其中出身于麓川的有九百人,三百人來自明軍的隨軍民夫和其他被打散的部隊的重新編制,以及莽古山的原班人馬三十人。

    姜榆罔現在雖然官職上是百戶,還有一個千戶是他名義上的上司,但這個千戶首先自己手下只有不到五百人,其次也指揮不動姜榆罔的莽古堡軍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昆明市| 石狮市| 大化| 长武县| 大冶市| 奉贤区| 吴川市| 定州市| 江陵县| 茶陵县| 淳化县| 雷山县| 当雄县| 扎兰屯市| 喜德县| 西和县| 赤峰市| 库伦旗| 伊宁市| 和平区| 和顺县| 青冈县| 双鸭山市| 江都市| 句容市| 台东市| 新丰县| 江口县| 七台河市| 涿州市| 聊城市| 磐石市| 海兴县| 化德县| 稻城县| 邵武市| 馆陶县| 黄平县| 成安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