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戰前的情報工作(下)-《大明梟臣》
第(1/3)頁
自此之后,就是明軍從麓川撤軍后的地名,即在《明史》中有記錄的“金沙江”,后來的伊洛瓦底江了。
無論如何,不能讓曾經的“金沙江誓約”再次發生,姜榆罔暗下決心。
他從地圖上收起心神,抬頭注視著多玉:“多玉,龍洞寨到那芒寨的情報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是重中之重,你拿著我的信物,讓這位接引——”
姜榆罔取出一塊方形的黑玉,上面的圖案和秘理院身份證明的笑臉類似,但是除此之外還刻著兩個字:“榆罔”。
他一指站在門前的女接引:“——帶你去找守觀廳的秘書長,告知他,從今日起,茵多基分部關于麓川軍動向的情報等級升為最高情報,讓他挑選得力人手去幫助你。”
說罷,姜榆罔又吩咐女接引:“你也要去告知神御廳秘書長,聯系天上廳,選派專員一同前往茵多基分部。”
“無論用什么方式,要得到麓川軍盡可能詳細的戰略規劃,經費不限!”姜榆罔在最后,提高了聲量道。
從眼下的情報來估計,麓川軍全軍人數在四萬人左右,其中戰兵可能在兩萬人上下。
而到了正統十四年即將入夏的此時,除了莽古堡之外,孟養城一帶有戰斗力的士兵不足三千人,客觀估計,兵力比應該在一比十左右。
這就是古代時期難以支撐起遠程作戰的根本原因,就算是發展到巔峰水平的大明,在軍事戰術,裝備和后勤水平都有足夠保證的情況下,在地區沒有被充分掌控的情況下,軍隊的消耗將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狀態。
連幾百年后的世界強國也深受遠征中戰爭泥潭的困擾,而他們還具備一項此時的大明所不具備的能力:后續的人力補充。
麓川之戰,明朝調動了數個都指揮使司的兵力極限,已經沒有多余的人力可以抽調,就算有,也沒有有效組織和投送到戰場上的后勤能力。
在這種可怕的長期作戰的泥潭中,明軍越打越少,麓川軍卻能不斷補充,姜榆罔早就想到了會出現讓人難以接受的場面。
而最新的情報則是無情地帶來了對這種場面的詳細描述。
···································
綜合多玉帶來的新消息,姜榆罔把這一段時間所得到的關于麓川軍集結的情報做了一個整理。
在一張覆蓋范圍最廣的地圖上,重新繪制了所有的情報中涉及的點,從和平鎮到南馬寨,從龍洞寨到那芒寨,還有位于其中的節點葉威寨,麓川軍基本上完成了對孟養城大部包圍。
整個包圍網唯一的缺漏就在于孟養城西南的莽古山脈。
但是仔細分析,與其說這是缺漏,不如說這是麓川軍給孟養城明軍留好的一條路。
莽古山脈是在交通線附近沒錯,但是它是在從孟養城南下的交通線附近,而明軍最關鍵的生命線,物資的運輸道路,卻是從和平鎮到葉威寨一線拱衛的通向東北方的道路。
如果孟養城守軍被逼朝莽古山脈的西南方撤退,最終將孟養城和東北方的交通線拱手讓人,那實際上等于放棄了最重要的物資運輸道路。
現在的明軍,真的沒有能力在孟養城南部的山林里重新開辟出一條通向蠻莫安撫司威遠營的道路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随州市|
秦安县|
青州市|
安宁市|
大洼县|
邯郸市|
神农架林区|
台北市|
威海市|
连南|
香港
|
神农架林区|
西平县|
翁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梁河县|
探索|
分宜县|
夏河县|
绵竹市|
高平市|
兴城市|
凉山|
台州市|
西畴县|
楚雄市|
台南市|
白河县|
冀州市|
垣曲县|
滦南县|
汾西县|
井陉县|
铁岭县|
白水县|
钟山县|
紫阳县|
北辰区|
绥棱县|
高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