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興建莽古堡(下)-《大明梟臣》
第(2/3)頁
自從少寨主莽格死后,南桑寨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姜榆罔的接管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力,相反,許多村民還頗為感激姜榆罔指派明軍幫助他們重建山寨,并沒有多少人把南桑寨被毀歸咎于姜榆罔,反而認為是入侵的麓川軍故意燒毀了寨子。
這種心態,說白了就是一種仇恨的引導,人們會恨自己所恨之人,而選擇相信看上去值得信任之人,哪怕事實有可能是相反的。
因為南桑寨最先進行搬遷,所以整個新山寨的重建工作也是圍繞著南桑寨展開的。姜榆罔的莽古山新山寨設計圖中,是在原本的明軍莽古山防線的寨墻為基礎,于此之上建立起一個類似碉堡的建筑,軍民兩用。
材質上采用孟養常見的竹質與土石的混合,一方面便于建造,另一方面也更堅固,還有防火之效。整個建造工作持續四個月,建成之時,姜榆罔預估為正統十四年的五月,它將會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發揮最大的功效。
而這個建筑,姜榆罔將它命名為莽古堡,既是說明了這個建筑的功用,也是要從此為莽古山一帶村寨百姓提供一個新的身份,從而告別過去————他們將會是莽古堡的居民,不再是南桑寨或莽云寨,他們的新頭人是姜榆罔,不再是各個山寨中寨主家族的血脈。
而這一切,都是姜榆罔為了他們好,為了抵御麓川軍,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勢力來保護所有人。
至于莽云和莽祿兩個大寨子,就沒有那么配合了,搬遷的工作進行的很不順利,因為莽古山一帶的麓川軍被姜榆罔徹底剿滅了的緣故,他們的生活現狀獲得了很大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搬遷的意義。
所以情報部又獲得了新的任務,潛入這兩個寨子中,做一些分化工作,同時宣傳麓川軍將會再次來襲,渲染恐慌情緒,讓一部分人動搖之后,后面的事情將會變得簡單,畢竟從眾心理還是最真實的。
···································
這些天來,南桑寨的村民們基本上一直待在莽古山營地建立的臨時帳篷里。這些數量繁多的臨時帳篷都是來自孟養城的后備,因為大量士兵的陣亡,許多帳篷閑置了下來,正好被姜榆罔借用來,作為暫供村民們居住的地方。
而在幾百米外的莽古山防線上,莽古堡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兩周,整個堡壘的底部已經初見雛形,大量的村民在此忙碌。莽古堡的建筑工程由張大可負責總指揮,這家伙是幾名熟練工匠中唯一一個精通建筑的。
他的爺爺在衛所里就是各項工程的負責人,從小耳濡目染的他也跟著學習了不少建筑的細節安排和總體構建。姜榆罔則是為他提供了棱堡的設計圖,雖然姜榆罔并不熟悉這些建筑的受力分析設計,但是無論是南桑寨,還是明軍的工匠中,都有不少人參與建筑過許多建筑物,這些人的經驗還是足以支持莽古堡的建造的。
莽古堡的建立由十名明軍工匠加上六名有著豐富建筑經驗的村民為主持,在全南桑寨的村民中選出來了三百人整參與到建筑工作來,每五人分為一組,總計六十組,每一個小組中有一名組長,每兩個小組組成一個小隊,兩名組長一人為主,作為隊長,另一人為副隊長,建立起來了整個莽古堡的施工隊。
姜榆罔設計這個施工隊的編制,一方面是為了有效地進行工程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自己對于這些村民的管理,養成他們的服從態度,便于從中抽調人手加入到明軍隊伍中。
施工時間兩周下來,一些人就已經表示愿意加入明軍了。他們與莽古山明軍朝夕相處,發現這些人軍紀嚴明,不像麓川兵肆意橫行,與匪徒無異,而各種管理指揮也全無麓川軍的那種飛揚跋扈的態度,處處講道理,按規矩辦事,耐心聽從大家的意見又予以回應。
姜榆罔也接受他們的加入,并開始組建一支新的隊伍,共計百人,也就說除了他手下的這一百人外的一支全新的百戶隊伍,完全由南桑寨的村民組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沅陵县|
手游|
平谷区|
乐东|
喀喇|
白河县|
隆子县|
灵川县|
鄂尔多斯市|
青阳县|
镶黄旗|
来凤县|
阿拉善右旗|
宣汉县|
勃利县|
广元市|
鹿泉市|
祁门县|
安顺市|
历史|
长垣县|
凯里市|
开鲁县|
平和县|
赣榆县|
天祝|
临漳县|
康平县|
任丘市|
安图县|
扎兰屯市|
丹阳市|
太保市|
宜川县|
浦北县|
德保县|
宜阳县|
桂东县|
定陶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