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全死死的盯著,尤其是香江的媒體,蘇落何許人也?沒到過香江就憑兩首金曲已經家喻戶曉了。 別的不說就說潮流,一部電影在香江票房7000多萬港幣打破所有記錄,金馬獎十四項提名全拿下,在這幾天的媒體渲染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是最火熱之時! “勁爆,落神到港!” “蘇落來香江了!” “蘇落到香江是和史上最貴電影有關?” 香江網絡媒體迅速作出反應,不需要太多內容,標題就夠了,炒起來再說,這位現在是全亞洲的超級流量王啊! 此時網絡上,猶如一顆巨石砸入了小水池,炸裂,而古香古色的茶樓里,蘇落提議了一下,然后發完微博直接就開始了游戲,還一本正經的要求所有人閉上眼睛。 “咦,能不能不逗!”冷雨萱腦殼疼。 三米和許安迪哈哈大笑,還是大師姐配合,自覺閉眼。 “哎喲,配合配合,能不能讓生活有點儀式感?你看珂珂多乖!對,閉眼閉眼,身心放松,我們現在要進入了時光隧道咯。”接著十秒后,蘇落一拍手掌宣布道:“好的,穿越完成,我們現在來到了香江的50~60年代!” “噗!” “哈哈!” “哈哈哈哈!” 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而蘇落依然一本正經。 沒毛病呀,今天喝早茶的茶樓就是50~60年代的風格,復古港式的老茶樓,很有時代帶入感。 “然后呢?船長,粵語流行曲興起于70年代,你來50年代做什么?”三米興致勃勃的問道,太無厘頭了。 蘇落咳咳兩聲:“這就你不懂了吧,雖然現在我們說的粵語流行歌曲一般都是指香江自1970年代起,香江歌手帶動的一股粵語流行歌曲潮流。 但是在廣義上,粵語流行曲就是用粵語唱出來的流行曲,流行曲是在某一段時間內,社群中大部分人認識的歌曲,難道50年代就沒有粵語流行曲了?想想我們現在聽的粵語流行曲的起源在哪里?想想50年代的流行歌是什么?” 許安迪恍然大悟:“粵曲!” “Bingo!”蘇落彈了個響指,接著說道,“在50年代以前,香江社會結構分為三個階層,上層是英國殖民政府高官、外資商行高層與一小撮華人商辦與富商;中產階層只占少數;下層是傭工、文員、和占大多數的勞動人口。各階層的交往與流動不多,涇渭分明,絕少互相溝通。 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江,香江人口激增到250萬人,是戰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數的資本商家和專業人士外,絕大部份都是操粵語的廣東農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