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過去世家大族皆重文事,對于尊王攘夷這般的說法也極排斥,因此武備學堂才只能從軍隊與底層吸納人手,這次打了冒頭的兩家,給下頭騰出位置,其他人應當明白之后武備學堂的重要,對他們進行一番招攬,正當其時……我是遲鈍了,竟沒能第一時間想到……” 君武一面想,一面低聲說著,隨后又道:“各個大族子弟招攬過來,彼此容易勾連,相互照應,與之前軍中子弟、寒門子弟恐怕也容易起沖突,那這推恩班,應該將他們單列一班,還是打散了與其他人一起,也須斟酌……這些細節,咱們待會問問文懷那邊。另外對幾位老大人,我想安排他們過來吃個晚飯,與他們推心置腹一番,順便也讓他們家中的子弟多進學堂,姐姐覺得如何?” 周佩笑起來:“你銳意進取,朝中的眾位老大人,是既欣慰又有些害怕的,欣慰的是,武朝終能有此進取之君,害怕的是你愣頭青,真學了西南的極端,要把儒家的人、甚至世家大族統統打光……你能有此姿態,他們必定欣慰。” “老師說滅儒,尚且沒個頭緒,我中人之姿,豈能狂妄至此。只是老人家們習慣了面面俱到,許多甚至抱殘守缺,我要破局,年輕人好用一些罷了,其實說起來,我又何嘗不想跟那些老大人君臣相得。”君武笑了笑,“只是時局如此,孱弱之人,只好行險一搏。” 周佩看著弟弟的模樣,她過來時,其實還有許多話要說的。例如以兩百余人迎戰上千人這種事情,作為皇帝如此行險,她每每念及,都會后怕,但看到弟弟此時臉上的意氣風發,以及他最后的這句話,周佩心中倒是能夠理解他的心情。她捏了捏他的手背。 “往后行險,還是盡量讓別人去。”只簡單地說了這句。 “我知道的。”君武笑著點了點頭,“不過,也只是說起來危險,皇姐,你不知道,經過了武備學堂半年學習的這些人,加上左文懷他們的幫忙,兩百打一千,真跟砍瓜切菜一樣,我先前也覺得人家出動的家衛必定是親信、是精銳,誰知道,往前一沖,咱們直接殺穿,說到底,人已經不一樣了,去了武備學堂跟左文懷他們學習的,是真的不一樣……” 小雪飄飛的亭子里,似乎也是明白身邊親人的擔憂之情,君武笑著說起那日的情形,他語速快起來,孩童也似。周佩已經許久不曾見過這樣的弟弟,過得一陣,便也笑了起來。 過了一陣,左文懷被召過來商議武備學堂招新的問題,周佩還要安排與一眾老大人的晚宴,聊了片刻就此離開,穿過漫天的雪影時,她想起方才弟弟說的,若有一日此路難行,便投奔西南的事情。 轉眼間,將近二十年的時光流逝,曾經的少女早已經歷紛繁的世事,過去那憊懶得甚至有些可惡的老師,也已然經歷了無數的廝殺。就如同那一個個的世家大族、那一位位的經世老儒一般,人們腦海里思考的,已不再是過往那些單純的念頭。 倘再見面,會怎樣呢? 馬車駛離皇宮,穿過風雪飄拂的街道,周佩坐在馬車的一角,靜靜回想著最后在汴梁時的自己。 她已經生存在復雜的世界里了。 不久之后,她接到了來自這個復雜世界的,更為復雜的戰報。 劉光世出局,戴夢微與鄒旭聯手,以武朝舊臣之名,光復汴梁。 …… 無數的人都在這殘酷世界里載浮載沉。 西南進行土改的這個冬天,中原下起了更為凜冽的大雪。 隨著大雪的降下,汴梁一帶的戰火有過短暫的停歇。 率領著號稱八十萬,實際也超過了三十萬的聯軍北進,劉光世在優勢兵力以及從西南買來的精銳武器配合下,一路摧枯拉朽,在整個秋天長驅直進,橫掃了半個中原的地方,在大雪降下時,已經在汴梁城下,拉開了包圍圈,開始了圍攻與勸降的流程。 在整個戰爭的過程里,居于劣勢的鄒旭調動兵力,有過數度行險、包操、突襲的舉動,每一次的襲擊,都表現出了頗高的軍事素養,但劉光世皆以堂堂姿態以及武器上的先進抗住了對方的奇襲,即便偶有小敗,但整個聯軍在大的戰場上仍舊是不斷的攻城略地。 這期間,來自于華夏軍的部分參謀人員,也給予了許多對付鄒旭的真知灼見。 花錢之后,他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強大。 然而命運的審判也來得極為突然,但似乎也極為自然。 當他在前線指揮作戰,準備完成光復中原大業的最后一步時,戴夢微攜“圣人”之名在后方串聯,他先是邀請了聯軍之中的各方人員到自己轄地參觀考察,認清他將地方上以儒學之法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能力,隨后選取了部分人員,私底下進行了游說。 十一月,他帶領自己的學生以及麾下可用的三萬余原本負責后勤衛戍的軍隊,連同漢陽肖征、肖平寶等人,向劉光世大軍安排好的后勤路線發動進攻。 這位看似只擅長合縱連橫的“儒家圣人”,在動手之時,表現出了雷霆萬鈞的果斷,麾下的士兵隨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勇猛的作戰素質,劉光世后路被截,之后戴夢微冒著風雪,只以輕車小隊為保護,親自游說了關鍵節點上的數名聯軍將領。 他的游說并不復雜,無非坦陳局面,說清楚劉光世志大才疏、過去只知鉆營的事實,隨后說明白儒家的名聲與鄒旭相結合的好處——作為整個天下都害怕的華夏軍,如今能夠等而下之,對其無比了解卻并不想西南那般嚴苛的,可能就只有汴梁的鄒旭一人,鄒旭有實力無名分,而他戴夢微執天下儒家之望,未來最可能走出一條路的,也就是這么個組合。 至于跟隨劉光世,誰都知道不過是與烏合之眾的抱團取暖,在這般嚴苛的亂世里,大家遲早得找到一條新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