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百五十斤重的,打磨好的石彈,其寬度和箭樓的寬度相差無幾。 在一般人眼中,這樣大的石塊就算是砸在城墻上,也能讓城墻顫抖,繼而有可能直接垮塌。 但是筑造箭樓的水泥的強度可并不是古代的磚石能比的。這種水泥是用在大型工程項目上的,對于承受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 雖然也并不是不能擊碎,但想要一次性擊穿這種水泥筑成的建筑,得在局部給予強大的力量。 而巨大的石彈雖然看著很是嚇人,若是砸在城墻上定能砸死一片人,但是砸在這種高強度水泥筑成的箭樓上面,卻還是差了點。 水泥箭樓的表面再次出現了一片裂痕,但是它的整體結構還能支撐,并不會因此垮塌。 “怎么回事,砸出去的是真的石頭嗎!”負責監督回回炮的蒙古將軍發怒了。 在他的認知里,投石機是一種強大的攻城武器,若不是石彈打磨不易,投石機運送起來也相當麻煩,那么在在何種工程武器之下,應該沒有任何可以抵擋蒙古人鐵蹄下的進攻步伐。 實際上,回回炮也的確是冷兵器時代的重武器巔峰了。雖然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名聲不是很大。但這和中國古代的戰爭方式有關系。 在中國的古代戰爭中,較多的強調機動和野戰。部隊在披甲的同時行動越迅速越好,所以,重型攻城武器這種東西便一直沒有發明出來。 而且,回回炮這種配重投石機因為涉及到復雜的操作和瞄準過程,需要有熟練的職業軍人才可以驅動,而中國一旦大一統之后,就很少會有專門經過訓練的,專門用于攻城的職業軍人了。 這也是為什么蒙古大軍要專門的等候回回炮的工程師和工匠趕來。 在這樣嚴苛的使用條件之下,蒙古人自然認為回回炮應該是一種發一炮就能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利器,而不是現在這樣,打了兩炮居然連一個小小的箭樓都沒有打下來。 負責操控回回炮的工匠們也有些發愣。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我要親自監督你們把石彈放上去。”這個蒙古將軍下了馬,直接走到回回炮的旁邊,看著士兵們將貨真價實的石彈給裝到了回回炮上。 “等等!”此時又跑過來一個蒙古將軍。 “不如讓三架投石機一起發動,我就不信打不下這個箭樓!” 于是乎,蒙古軍隊里僅有的三架回回炮就一起推了過來,另外兩家回回炮在試驗發射了幾次,算準了方位以后,也可以裝配石彈。 這個時候,不僅是普通的蒙古士兵包圍過來進行圍觀,就連襄陽的軍民也站在城墻或者其他箭樓上圍觀這次射擊。 大家伙都太好奇這個箭樓能挺立多久。 三架巨大無比的回回炮,三枚一百五十斤左右,打磨好的石彈。 伴隨著回回炮工程師的一聲令下,三架回回炮同時發射,三枚石彈一起砸在了箭樓上。 這下即便是強度相當高的水泥也承受不住了,當即從中間斷裂,倒塌了下來。 “嗷嗷嗷!” 蒙古士兵們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