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回回炮的一小步,卻是蒙古軍隊的一大步。 今天推一座,明天推一座,總有一天,回回炮絕對能將矗立在襄陽城外面的箭樓全部拆完。 “老大,我可跟你提前說好。我買的東西絕對沒問題。這水泥箭樓倒塌了,絕對不是質量問題。” “的確不是質量問題。” 許安放下了觀察回回炮的望遠鏡,然后嘆了口氣說道,“失算了,這箭樓造的高了。” “高了?什么意思?”剛子不解的詢問道。 “咱們把箭樓建的高了,所以三枚石彈同時砸中箭樓,箭樓才會解體。因為那么高的箭樓無法承受同時從三個地方砸過來的石彈。” “那怎么辦?” “我看蒙古人的石彈估計消耗的差不多了。等到蒙古人走了,我們連夜把箭樓連接在一起,建造成棱堡如何?” 棱堡是在熱兵器出現以后逐漸興起的一種守城建筑。其實質就是把城塞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擊。 當然,能讓防守方便于反擊只是棱堡的一個優點,坐在為火炮時代興起的建筑,棱堡沒有采用冷兵器時代將建筑物建造的很高達的方法,而是變得低矮,但是不利于被直接擊破。 在公元一五五二年的時候,神圣羅馬皇帝查爾斯五世率四萬五千人的大軍開始圍攻一座城市五個月之久,而這個城市只有五千八百人的守軍。 在冷兵器時代,這并不算太夸張的戰力差距。但當時的查爾斯的部隊已經裝備了大量的火炮,足以攻破任何一個古代城池。就算是襄陽在在這支軍隊的面前,也絕對支撐不了一個月。 但就是這五千八百人的守軍在工程師圣雷米的指揮下將舊式城墻的背后重新修筑了一道新型棱堡防線。 但是查爾斯的部隊一天內向這座城市發射了七千多顆炮彈,轟塌了七十多米的城墻,但是其背后的棱堡防線依然完好。 最終查爾斯的部隊進行了數次傷亡慘重的強攻均告失敗。天氣也越來越冷,并開始下雪,這場圍攻最終在冬天結束。 查爾斯的部隊撤離后,出城的守軍發現了外面一片慘淡情景:到處是墳地和傷兵,武器和其他各種器械也被紛紛遺棄,似乎這里經歷的不是一次圍城戰而是一場大敗。 剛子在搞清楚棱堡是什么東西以后,摸了摸頭,憐憫的看著遠處的蒙古人說道。 “老大,咱們這樣做是不是不太好。拿熱武器時代的防守建筑去欺負一群認為投石機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攻城武器的蒙古人。” “那怎么辦?”許安一攤手。 “咱們和襄陽的合同還沒完結呢。我們有義務保護我們的甲方在履行完合約之前的安全。 這就好比有個人欠了你一堆錢,你為了讓他還錢,還得保護他不能讓他破產。” “確實。”剛子重重點了點頭。“那就讓蒙古人倒霉去吧。” 在接連攻破襄陽城外的幾座無人箭樓以后,蒙古人手里的石彈損失的也差不多了。 于是蒙古人沒有繼續進攻,反而是派遣不對在盾牌和木幔的掩護下將還能用的石彈給拖了回去,準備明天繼續進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