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換了。 全部都是換。 至于這些人要怎么學習雪菜技術,司農是怎么教別人的,也就怎么教他們。 他都是將上百人教會了,更何況是這么幾個人就算再蠢,給夠時間也總能學會吧 三國對于雪菜自然都是十分在意,畢竟這可是他們用了巨大的財富換來的,不管造紙,鹽,還是絲,都可以說是值錢之物。 這不是用真金白銀換,這又是用什么去換? 他們足足都是帶了五六名的隨行之人過來,就怕學不會。 其實他們也是真的將雪菜想的太難了,若真的難的話,那么便不可能會如此輕易的交給他們,更不可能在近兩年之間,整個大周境內都是可以種成。 反正他們的學費已付,想要學多久都是成,橫豎也就過來種地的,對于司農而言,還是求之不得呢。 司農十分大方,給他們一人劃分出了一大片的地出來,也是讓們去種,從下種到了移苗,都是他們自己來,事實證明,并沒有什么難的,無非就是一個大概的方法。 司農都是在此種了許久的雪菜了,以前還都是十分精心的伺候著這些雪菜,只是到了后來,才是發現,這種菜十分的好養活,只要給它們澆上水,就會瘋長,若是下雨的話,連水也都是不用交了,甚至也是不用再次移苗。 就是那樣長出來的雪菜,不會長到太大,而移苗對于雪菜而言,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這是國與國之間所定下來的契約,自然的雙方都是需要守約,否則,日后還有誰愿意與他們再是相交,這樣的卸磨殺驢的事情,誰也不愿意做。 文淵帝很大方的讓司農帶他們去雪菜地那里,讓他們放手去學,他們想學多久就多久,想種多長時間地就種多長時間,到時他們自己收多少的種子,也都是由他們自己帶回去。 左右自己種出來的種子,也不可帶回去太多,而后不出兩年時間,也便如現在的大周一般,可以吃到新鮮的雪菜了。 兩年的時間并不長,畢竟大周也是用了兩年左右。 三國來使也是將自己國內的能工巧匠帶了過來,就是為了給大周傳播技藝而來。 不多時,第一批的紙已是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