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冒泡吐槽了,一輛火車開過-《葬元》
第(3/3)頁
那不是馬后炮么?水師知道元軍騎兵不是去四川,而是突然停下來渡江?
水師分布在兩千里長的江面上,就算某處水師發現元軍騎兵突然渡江,是不是還要通知水師其他戰船?通知到了,是不是還要開船過來?
江上風小,船的速度很慢,幾百里水路,怎么也要幾天才能到,加上通知的時間,一來一回最少七八天吧?根本來不及集合船隊攔截。
根本就來不及。除非提前知道。要知道,歷史上忽必烈是當天就渡過金沙江了。
書中,忽必烈的意圖是男女主合作推測出來的,本身就是個推測。而且,推測出來時,元軍已經快要渡江了,只有三天的時間差。
提前三天知道!這還是男女主推測出來的,水師哪里知道?
這幾天的時間,身在臨安的女主,要派快馬去通知南京的水師大營,大家可以算算,杭州到南京快馬要多久?江南可不是平原,六百里加急也要一天吧。
然后南京的韓韶還要調動戰船,然后再往西攔截,兩百多里的水路,加起來要不要兩天?
這已經很快了。
所以,該書友所說的水師會提前攔截,根本不成立。
該讀者還說,要是這樣都能渡江,那還要水師干什么。好無語,宋朝為何會在南岸建立很多軍鎮?
革囊渡江畢竟是無奈之舉,建立在江南空虛的基礎上,倘若唐軍在江南,你革囊渡江又有何用?江防陸軍是擺設?
不就是因為江南空虛,岸邊沒有兵馬,元軍才革囊渡江的么?只有岸邊沒有兵馬,渡江后才能從容修整,烤干衣服,恢復馬力啊。倘若岸邊有敵軍,渡江不是找死?
書中的背景,不就是因為江南沒有兵馬防守,元軍才渡江的么?五萬鄉勇還是崔秀寧從海東帶過來的。
第三個書友的質疑就更讓我哭笑不得。
他說,船上的水兵可以用長竹竿刺殺,可以開船撞擊,元軍根本無法抵抗。
問題是,水師裝備幾丈長的竹竿?水師能提前知道元軍騎兵在這里渡江?還不是馬后炮么?
書中說,當時已經集合了數十里內的幾十艘戰船。大家算算,就按照五十艘算吧,也才一千多水兵(長江戰船都是中小型),元軍渡江兵力是七萬!
七萬兵力,在三里長的江段渡江,大家可以想象,會布滿整個江面,幾十艘船一千多水兵,怎么攔截?攔截得了?
一艘船十五米長,五十艘船鏈接來也才七百多米長,怎么攔截三里長的元軍隊伍?有大量空隙存在是肯定的。
一千多人殺七萬人,殺得過來么?
他還說,七萬人無法在這么小的江面下水。
這又是沒算賬了。就算一人一馬十平米吧,需要七十萬平米。江寬900米,渡江長度1500米,已經一百多萬平米了,裝不下?
他還說開船撞擊,一撞死一大片。你這是后世軍艦么?還一撞一大片,古代船只在江中那個速度,那個機動性,能做得到?
這書友還說,在水中射箭是扯淡,根本無法平衡,需要扶著馬脖子。醉了,蒙古兵能在高速奔馳的戰馬上開弓射箭,是不是還要拉著韁繩啊?馬在水中游,速度那么慢,上半身都在水面,無法射箭?
那國外比賽海中騎馬,老外騎在馬背上拍照是怎么回事兒?
其實完全可以試試,你騎在一根木頭浮在水里,能不能打彈弓?
對擅長射箭的人來說,這很難嗎?不過是力量和準頭差了很多而已,但絕對不是不能射箭。
說了這么多,俺想說的是,俺沒有瞎寫,是符合邏輯的,同時也是給那三個書友解釋一番。希望個別老書友不要就此質疑了。
好啦,吐槽這么多,大家不要嫌煩。蟹蟹支持哦,安。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新安县|
连平县|
百色市|
新化县|
蚌埠市|
阿拉善左旗|
台湾省|
雷波县|
厦门市|
达日县|
长泰县|
松潘县|
邯郸市|
九江市|
重庆市|
永康市|
巫山县|
合阳县|
保定市|
凤城市|
宁武县|
海盐县|
成武县|
炎陵县|
无棣县|
苏尼特右旗|
鞍山市|
普陀区|
大丰市|
全南县|
连南|
阳城县|
龙井市|
密山市|
大同县|
通江县|
汕头市|
山东|
佛坪县|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