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俺冒泡吐槽了,一輛火車開過-《葬元》


    第(2/3)頁

    首先,俺要交代,忽必烈1253年革囊渡江,攻滅大理,這是史實,不是野史。忽必烈在很短的時間內,乘大理軍隊來不及在對岸布防之前,十萬大軍一舉過江。

    這本身就是真實發生過的。地點就在云南玉龍縣古空美渡口。

    那處金沙江的寬度和水流速度,并不好渡過。可忽必烈還是渡過去了。

    再來說書中的背景。書中的背景是什么呢?是唐軍南下衡陽,江南很是空虛,長江南岸沒有江防兵馬。

    那么長江具備革囊渡江的可能嗎?

    少數江面窄的地方,肯定可以。古今中外武裝泅渡并不是新鮮事。

    那么戰馬會游泳嗎?

    會。

    人能騎著游泳的馬過河嗎?

    能。只是距離太短,因為馬不能換氣。可帶上革囊的馬就不同了,能游的很遠,因為馬頭可以長時間露在水面。

    國外還有在海中騎馬比賽的,大家可以看看視頻。人騎在馬上,在海里游。這不是俺杜撰。

    而且,歷史上其實是“元跨革囊”。這說明,蒙古兵不是抱著革囊在水里游,而是騎著馬上或者騎在革囊上。這么做是怕打濕弓。所以起碼人的上半身,肯定是露在水面的。

    有兩個說法,一是馬拉革囊,就像是馬車。一說是人騎在馬上,就像騎兵。本文才用的是第二種說法。

    蒙古兵在草原上過河,是不用舟楫的。河流窄,直接騎馬游過去。河流寬的,就在馬身上綁上革囊,這都是史實。在草原,過河也是靠馬的,這點是不是顛覆了很多讀者的認知?

    注意,是馬在游,而不是人在游。

    馬的游泳距離是多遠呢?俺查了資料,據說單獨游能游一刻鐘。如果馱著人,最多游幾分鐘。

    但問題是,草原上的河流都比較窄,馬馱著人幾分鐘怎么也能游上百米吧?那么大部分的河流直接就能騎馬游過去,連革囊都不需要了。

    革囊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馬的游泳距離,而是攜帶更多的東西。

    書中的渡江地點有兩處,一處900米寬,一處700米寬。和其他江面動輒十里寬不同。

    光看寬度,完全沒問題。

    可有個書友質疑說,江面越窄,水流就越湍急,很難渡過去。

    這就是誤解了。

    江面窄的地方水流湍急,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此處不夠深,深度和江面寬的地方差不多。

    可如果此處很深呢?那就不會湍急。這是個很簡單的幾何物理,相信沒有爭論了。

    女主為何推測元軍會在這兩處渡江?因為這兩處不但很窄,也比其他地方深很多,所以水流不湍急。

    好了,不到兩里寬,水流又不湍急,地理條件沒問題了。

    完全可以渡過。

    第二個書友又提出了軍事上的質疑。他也認為渡江本身沒問題。但軍事上無法通過水師攔截。理由是動靜太大,水師早有防備,會提前集結攔截。

    這就是馬后炮,或者上帝視角了。

    元軍是沿著長江北岸往西走的,這么大動靜當然瞞不過,可瞞不過又如何呢?沒有人想到元軍是要去安徽渡江對不對?元軍都是騎兵,又沒有造船,翻山越嶺的往西,怎么看都像是去四川。

    就算水師發現了,也不可能跟著元軍往西吧?水師的作用是封鎖整個長江,不是跟著元軍騎兵走的。元軍騎兵往西,水師戰船就往西集結?那元軍騎兵往東,水師戰船要不要紛紛往東邊集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高密市| 高雄市| 磐安县| 万全县| 宜章县| 海淀区| 南华县| 武山县| 大埔县| 黑龙江省| 方正县| 裕民县| 榆林市| 五寨县| 建湖县| 泗阳县| 如皋市| 巢湖市| 中宁县| 资源县| 鸡东县| 偃师市| 海安县| 通榆县| 耒阳市| 广南县| 乌拉特中旗| 昔阳县| 镇雄县| 全南县| 内黄县| 崇左市| 崇礼县| 达州市| 皮山县| 泗阳县| 绥宁县| 台北县| 奉化市|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