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元軍這次帶了數百頭戰象,但戰象用來破陣效果其實不好,因為大像膽小,不敢沖擊布滿長矛的盾車。往往會被盾車擋住,被盾車后面的守兵放火箭嚇走。 叛臣李洛曾經征討國安南,屢破象兵,他不可能不知道這點。賊軍帶著這么多盾車,戰象要想破陣就很難了。 可要是敵陣在輕騎打擊下凌亂,戰象就能趁機沖陣了,然后重騎兵壓上。 如此一來萬無一失。賊軍根本沒有法子破解,只能被動的列陣防守,直到崩潰。 三人商量了一下,就定下了這個戰策。平心而論,這個打法的確是最好的,既能充分發揮騎兵優勢,又能利用戰象破陣,而聯軍雖然兵多,卻很難有力反擊。 因為很多聯軍士卒根本無法接觸到元軍,只能呆在陣中,眼睜睜看著外圍的士卒苦戰,他們就是想幫忙,也無法打擊到元軍。 等于說元軍士卒幾乎都能輸出打擊,而聯軍士卒大部分處在閑置狀態,空有兵力優勢。 問題是,這本來就是李洛想要的。他和文天祥等人商議了很久,才想到故意擺出這個陣法,來誘導元軍采用這種戰術。 為啥要這么干? 因為能讓元軍將攻擊力量最大限度的壓上。元軍一次壓上的兵馬越多,他給元軍的首次打擊就越重。等到元軍發現他有大量火藥,已經遭到重創了。 特察局強大的情報能力,加上李洛本身的奸詐性格,足以讓他把幾個元軍名將送進精心策劃的戰略戰術圈套。 但讓李洛焦慮的是,雖然他張網以待,但元軍并沒有進攻。 “大王勿憂,元軍依仗十萬鐵騎,驕橫自大,一定會進攻?!蔽奶煜榈?,指指地面,“就是現在的雪有些深,元軍應該是等雪化了些再戰?!? 雪太深的話影響騎兵速度。 文天祥沒有猜錯,元軍雖然擬定好了戰術,也恨不得立刻進攻,可還是想等天晴雪化。根據經驗,天晴就是這兩天。 李洛沒有辦法,因為元軍以騎兵為主,掌握進攻主動權。元軍不攻,他也不好進攻。 果然,到黃昏的時候,元軍干脆撤入了后方的大營。 李洛也只能下令撤入后方大營。 晚上,一匹快馬突然來到聯軍大營,帶來崔秀寧的親筆信。 “大王,王后大人已經親率五萬鄉勇到了臨安。”來人稟報道。 什么?秀寧率五萬鄉勇回臨安了? 他已經在之前的信中得知崔秀寧在苦訓鄉勇,可他想不到崔秀寧直接率領鄉勇來臨安。 她應該是不放心,怕兵力不夠用。 李洛打開崔秀寧的信,看到崔秀寧的懷疑,越看越不對勁。 秀寧說,她覺得乃顏等部在河南大肆征糧很古怪。 乃顏所部全部是騎兵,按照蒙古軍隊的出征和飲食習慣,為了機動性,一般是不會攜帶糧食的,他們主要是攜帶羊群和牛群。 塞外種族本來就是出色的牧人,他們驅趕羊群牛群趕路,就像漢人農民種地那么簡單,根本不怕畜群逃走。 史書記載,蒙古軍隊一次西征,就帶著百萬只規模的羊群,能吃光幾十里范圍的草。蒙古軍隊除了用牛羊做糧食,必須的時候還驅趕畜群殿后阻擋敵軍追擊。 畜群就是蒙古大軍會移動的軍糧,奶和肉全部解決了。一支純粹由塞外種族組成的兵馬,為何多此一舉的攜帶糧食長途跋涉? 他們本來就帶了很多畜群啊,不就是殺了吃的? 崔秀寧說,她覺得奇怪。但是,她得不出結論,不知道為什么。 李洛看到這里,忽然心中一跳,一身冷汗就出來了。 他之前忽略了李揚情報中的細節。可崔秀寧發現了疑點,卻得不出結論。李洛沒有發現疑點,卻能根據崔秀寧發現的疑點得出結論。 因為,他的史學知識遠超崔秀寧! “請文先生來!”李洛說道,他雖然得出了結論,卻不敢斷定,只能請文天祥來參詳一下。 等文天祥進來,李洛把這個疑點說了一遍,“寡人想到一個可能,想聽聽先生是不是也這么認為?!? 文天祥思索了一會兒,臉色也變了,“大王想到的,是不是當年忽必烈革囊渡江攻滅大理的舊事?大王擔憂忽必烈會再用這招橫渡長江?” 李洛點點頭,“寡人擔心的就是這個。先生覺得,有無可能?” 他和文天祥都想到了結論,但他還是覺得忽必烈此舉太大膽了。 當年忽必烈滅大理,要渡過金沙江,沒有船。忽必烈就令十萬元軍宰殺牛羊,剝下皮吹成大大的氣囊,讓十萬大軍一下子渡過金沙江,出其不意的攻到羊苴咩城。 這件事,其實知道的人并不多,又過去了三十多年,更不會有多少人知道了。 文天祥道:“長江可不比金沙江啊。臣雖然沒去過金沙江,卻也知道金沙江遠沒有長江寬廣。不過,長江卻沒有金沙江湍急。要說革囊渡過長江,也不是不可能。臣認為,此舉雖然風險很大,但不是不可能實現。” “大王,長江雖然被我軍封鎖,可水師對付敵船容易,對付浮在水里的人,就不容易了?!? 長江上有兩三萬唐軍水師,由韓韶統帶,大小戰船上千艘,幾乎每隔一里多,就有水師戰船巡弋,將宜昌到松江的江面封鎖的嚴嚴實實。 元軍一艘小船,都難以過江。 可問題是,畢竟還有一里多的空隙,倘若元軍再來一次“革囊渡江”,水師戰船還真未必能攔截的住。 別忘了,南下的十幾萬騎兵,很多是水達達,骨鬼等漁獵民族,真正的蒙古兵反而很少。 這些部族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鴨綠江,西拉木倫河等一帶,真的是“水中如獺”啊。 而且他們是苦寒地帶出來的,根本不怕冷啊。這天氣在長江游泳,根本不是考驗。 就是后世那位偉人,不也在七十高齡游過長江對岸么? 何況這些人還利用了革囊? 李洛看看地圖,“就算再來一次革囊過江,那么戰馬呢?馬雖然天生會游泳,可游泳距離有限,最多也就一里,根本游不過來。” 馬是靠強大的心肺功能游泳。因為馬的密度比人體大,所以會沉入水中,在水中游。它們能一次性吸足了氧氣入水,卻最多只能堅持十分鐘時間。這點時間,不可能游過長江。 后世澳洲有一匹叫rr的馬,能在海里游一個小時,但那畢竟是個例。絕大部分的馬根本做不到。 文天祥道:“倘若馬也用革囊呢?那就能過江了。據說大宋高宗,當年就是一匹馬馱著游過長江的?!? 泥馬渡康王! 李洛眼皮子一跳,他眼前忽然出現一幅畫面:寬闊的長江上,數以萬計的蠻族騎著馬在江上游,馬的兩側綁著兩個革囊,只露出馬頭。他們還像在陸地上那樣,騎在馬背上彎弓搭箭,射殺船上的唐軍水兵。 這一幕是不是太荒謬了? 可是,難道當年的大理君臣,聽到蒙古大軍革囊渡江的消息,就不覺得荒謬嗎? 然而,大理國亡了。 可是,為何當年忽必烈征宋,沒有使用這招?金國南征為何也沒有使用這招? 李洛現在明白了。征宋之所以沒有用這招,是因為宋軍在江岸上布置了大量沿江軍鎮,江岸守軍數十萬。北軍就算革囊渡江成功,也無法登陸,會被岸上的守軍堵在江中。 而金沙江岸,當年并沒有大理軍重兵防守。倘若有,蒙古軍就是渡過來,也會被岸上的大理軍擊殺在水中。 革囊渡江,只不過是喪失水師后的無奈之舉罷了。 “看來,應該就是如此了。”李洛臉色陰沉的說道,“忽必烈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時機,他知道我軍南下決戰,長江南岸空虛,根本沒有陸師防守,這才冒險。” 李洛說到這里,趕緊寫了一份書信,交給一個侍衛,“六百里加急,送到臨安給王后!” “諾!”侍衛飛奔而出,離開大營。 文天祥看到信送出,也松了口氣,“幸虧王后心細,發現了古怪之處。不然,就危險了。難怪乃顏要征糧,因為他帶的牛羊根本不能提前殺,只能吃糧食?!? 提前大量宰殺牛羊,疑點太明顯了,容易讓唐國想到??墒且骷Z,這疑點就很不明顯了。 “但愿,還來得及?!崩盥宓?,“武巖的五萬兵馬去了湖廣堵住呂文煥。江南很是空虛,只有兩萬兵馬留守,還很分散。主要靠王后的五萬鄉勇了?!? 文天祥道:“如今兩軍對峙,我軍無法撤軍回援江南。就是派偏師都不行,而且也來不及了。” 為何派出偏師救援江南也不行?因為對面就是元軍騎兵主力。任何一支唐軍偏師撤離戰場,都會受到元軍騎兵追擊。 竟是騎虎難下之勢! “大王放心,王后女中豪杰,收到信后起碼能做出準備,不讓江南被偷襲到。等打敗也先帖木兒,再派騎兵回援。最壞的結果,無非是江南陷入戰火罷了。有王后在,乃顏不可能攻下臨安?!? 李洛點點頭,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媳婦兒,你一定要小心,哪怕江南丟了,你也不能有事。 他在信中說的很明白,真要是發現大量元軍革囊渡江,事不可為時就果斷帶孩子和重要人員出海,不要堅守江南。 ps:今晚就到這了,蟹蟹大家支持,求訂閱投票書評!大戰場很不好寫,我寫的不快,因為不想敷衍。蟹蟹!晚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