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事實上,對科技發展變革帶來工作崗位消失和大規模失業,在各國都有過先例,做過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車載斗量,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是五花八門。 但是有一點上,大家看法卻是基本一致,那就是提高社會福利的必要性。 說起現代社會福利,這是在英國主導的工業革命時期產生的概念,和古代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不是一回事。 現代社會福利是指將社會發展的紅利反饋一部分給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以增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性與減少社會矛盾。 它是一種社會發展紅利分配方案,是一種社會制度,并不存在什么慈善性質。 當然,不帶有慈善性質并不是什么壞事,成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現代社會福利,可以讓人拿的心安理得——不會有一種被施舍,低人一等的感覺。 同時,現代社會福利也代表著一種社會底線,代表無論遇到何等困難,這個社會都能夠讓人活下去的底線。 別小看了這個底線,實際上,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在世界上也只有世界三極,亞共體、歐盟和花旗才能做到。畢竟無論再小的支出,乘以所有國民的數量,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而這部分支出是要從稅收和政府財政中支出的,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對矛盾——高稅率社會才能支撐起高福利社會,然而高稅率會提高企業運營成本,降低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壓制企業發展,進而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納稅減少。 雖然東西方所有國家的政府,都將提高社會福利待遇寫在發展計劃的第一頁,但是具體方案各有不同。 東方的亞共體,以赤旗為主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雇傭人員越多的企業,稅率越低;而全部采用機器人進行生產的企業,稅率甚至可以提高到純利潤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改革稅務體質,強制推廣自動核算體系,智能機器人取代了傳統會計行業。 部分低技術崗位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強制下崗接受培訓(柜臺接待人員、收費人員和面向群眾的政府服務人員等),由智能機器人承擔這部分簡單工作。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開發類企業,用影視業、計算機行業、其他各種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來增加工作崗位; 大力推廣智能機器人應用,降低智能機器人制造和使用成本,大力發展教育產業,提高教育補貼等等。 —————————————— “嘿,張局,您這是——?” “老李啊,別叫我什么張局了,叫我老張就行了,大家都是退休的人,還提這個干嗎?這不,社?;鸶母?,孩子們出國旅游了,我就來幫忙登記一下。你呢?” “我也是,現在的孩子可真是好命,沒事就出去旅游,我家孩子們也去日本旅游了。想當年我們那時候,有時間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輩子就沒旅游過幾次。哈哈哈——” “是啊,對了老李,你現在總該既有時間又有錢了吧?我記得退休金已經漲過三次了,你現在一個月多少錢?” 亞共體這邊,很多人并不太看重個人收入這種私人隱私,一般情況下,別人問起,也就說了——尤其大家原本是一個單位的,知根知底,更沒什么保密意識。 “三月份漲過一次,現在一個月也就六千出頭吧,老張你呢?” “我多一點,一萬不到一點。” “哈,那老張你可損失不小,在位置上的時候你得有兩三萬吧?” “也沒有老李你想的那么多,大概有一萬五吧,以前是有點車貼、油貼,但是也就是每個月兩三千左右。” “哈,張局你可謙虛了。”老李也不再追問,雖然他并不相信張老頭說的話。 無論在任何地方,底層民眾總是對當官的抱有些惡意猜測,這倒也不是亞共體的獨有現象——很遺憾,這些猜測往往并非空穴來風。 寬敞明亮的辦事大廳中冷冷清清,只有十幾個人在辦理手續。 “霍,今天人怎么這么少?”老李驚訝的脫口而出,這里以前常常人頭涌動,光是排隊就要排一兩個小時呢。 “老李,不是人少,是辦的快了!”老張觀察得更細致了一些,原本隔離的柜臺不見了,三十幾張圓桌子散放在大廳里,來辦事的人員少的只需要十幾秒,慢的也不過三分鐘就出了結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