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柳氏在大魏雖已到了做外婆的年紀,程卿以現代觀念看,柳氏這年紀仍是十分年輕,柳氏對程知遠癡心一片,根本沒有改嫁的想法,程卿深知程知遠是個連枕邊人都騙的渣男,對柳氏給他“守節”的事很膈應。 再嫁不再嫁,不重要,男人什么的,有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但外面的天地很大,程卿要提高大魏女子的地位,更不會眼睜睜看著柳氏困守后宅! 俞顯走后,何婉才從蘭州城趕回來,她告訴程卿,蘭州那邊可能又要打仗了。 “米面都比我上次去漲了些,商路已經通了,是軍隊把糧征走了!” 所以鄴王蕭云庭才下了那么急的訂單。 再加上朝廷的訂單,何婉的織坊是超負荷在運轉。 何氏紡織機經過這段時間的改進,紗錠由幾個增加到了二十多個,是第三代改進版本。 程卿問何婉蘭州城內民眾情緒如何,何婉笑道:“城里百姓雖然嘴上抱怨米面漲價,卻仍有閑錢逛織坊開在蘭州的店鋪,鄴王和俞千戶不是收回了幾個城池嗎?再打仗,蘭州城也不會直面戰火了。” 一年前程卿來赴任時可不是這樣,那時一路都能遇到逃戰亂的人。 不僅是蘭州城,其他地方民心漸漸也穩了,來秦安縣的商人越來越多,便是證據。 程知遠若還活著,看著西北民心穩定,一定會很生氣,這與程知遠的計劃是背道而馳的! 何婉一回秦安縣,就如程卿所言,全心投入到了織坊的事務中,既然知道兩軍即將開戰,朝廷和蕭云庭的訂單都是緊急的軍需,能早日交貨,也算為抵御外敵出力了! 柳氏雖然怯場,還是硬著頭皮跟在何婉身后幫忙,整個秦安縣一片欣欣向榮之態,給織坊做工雖然累,女眷們卻很快活。 再遇到婆婆刁難,丈夫呵斥,女人們也能說幾句硬氣話。 她們也在為家里掙錢,憑什么還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婆家若欺凌太過,她們干脆學那常娘子,帶著孩子投奔織坊,從臨時雇工,變成織坊的長期雇工。 在織坊里沒人會打罵她們,有吃喝有住處,一群女子住在一起,聽說不上工時,何小姐還讓她們上識字班呢! 自來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織坊里一群做活的女工會識字又如何,還不是要做女工日日做活。 說這話的男人們語氣酸溜溜的,還被自家婆娘唾了一臉: “誰說識字無用?那位常娘子,便是在織坊的識字班里表現優異,被何小姐提拔成了管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