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陳通嗤笑一聲。 陳通: “什么叫好事?” “對錄取的那188個人,的確算是好事,可對沒有錄取的成千上萬的學子來說,那豈不是,天大的不公平!” “就因為他們考試的次數(shù)多,所以就被錄取了?” “那科舉制,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科舉,不就是以考試的成績,來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嗎?” “凡是踐踏考試制度的公平公正,那其實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只要權力一介入,后期的腐敗,那就無法想象。” …………………… 趙光義撇撇嘴,他很不認同陳通的說法,作為皇帝,還不能開個小灶嗎? 他覺得這些人,就是腦子有問題。 皇帝都無法為所欲為,那當皇帝還有什么樂趣呢? 大宋戰(zhàn)神: “咱不扯這個,反正我們的認知水平不一樣。” “就說趙光義大力發(fā)展科舉制,一次性錄取了500人,你說這算不算好事?” “這簡直就是古今唯有的盛世!” ………… 朱棣撓了撓頭,他覺得大力發(fā)展科舉,那必須是好事啊。 并不是說他被儒門洗了腦。 而是所有的人都這么認為,就連黑衣僧人姚廣孝也這么認為。 宋太宗趙光義對于歷史的貢獻,那就是大力促進科舉制。 錄取人數(shù)越多越好啊! 這在各個朝代都是共識。 ……………… 皇帝們都不說話,就看陳通怎么解釋,畢竟這里面水太深了。 他們知道的史料太少,根本無法做出有價值的判斷。 陳通見大宋戰(zhàn)神信誓旦旦,不由得笑了。 這就是人思維的角度不一樣,陳通就是要讓大家看看,隱藏在一個制度之后的真正的功與罪。 陳通: “剛才的問題,是制度建設的問題,可這相比于后面的,還不算什么大問題。 趙光義最大的問題,那就在于錄取的人數(shù)太多了。 你知道,宋太祖趙匡胤15年科舉錄取了多少人嗎?總共才188個! 而宋太宗趙光義,一年錄取的人數(shù)就超過500個。 你知道趙光義總共錄取了多少人嗎? 他開了8次科舉,錄取的人數(shù)高達6692人。 也就是說,趙光義錄取的人數(shù),足足是他哥哥的35倍以上! 如此大的規(guī)模,你們真的認為是好事嗎?” .... 皇帝們眉頭一皺。 35倍的擴招率。 這真的是好事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