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若沒有懂行的人進行指點,再加上反復幾次的練手研習,突如其來的讓人直接上手,其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越磨越鈍,到了最后,反倒是成為了一把徹底報廢的鐵片了。 這活,想當初的顧崢做的就不好不壞,并不是笨人他干活仔細就彌補的。 但是這活要是讓現在的顧崢來做的話,那就不單單是給磨好了就算的。 這把古老的剪刀,直接就讓他給玩出花來了。 現在的剪子就算是磨利了它也不好用啊,看著這名為剪子實為鑷剪的工具,顧崢他下意識的就拿起旁邊的工具,‘咔吧’一下,就將這剪子中間連接的鐵絲給當中斷了開來。 而這把已經半成型的剪刀,連前期的試鋼、嵌鋼、鍛打、淬火、磨制工藝都不需要去進行了,只需要在兩片刀刃上進行打眼和合腳之后,就能出現一把新鮮出爐略有粗糙,卻是足夠先進的現代制式的剪子了。 早已經完成了剪刀磨制的顧崢,手下干個不停,因為現有工具的局限性,除了臨時打制出來的在兩片剪刀上銜接的合口,在使用時有些生澀之外,成型后的剪刀,竟是與現代人所使用的剪子沒有什么大的區別了。 對于這世界的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剪子的誕生,顧崢還是十分的滿意的,他將剪開后凸出來的鐵絲用小細錘子仔仔細細的敲好,在手中比比劃劃的嘗試了一下之后,就確認這把剪子是能夠使用的。 而事情就是這么的趕巧,陳家鐵匠鋪開板子營業的消息,也第一時間傳到了有活計存放在這里的客人們的耳中。 要講最著急的,還是這劉媒婆,她干的這個行當,時不時的就在迎來送往中度過了。 這鄉里城頭的若是成上一筆單子,那謝禮多就是一些大錢,吃食,或是尺頭罷了。 這年月,絹帛都是富裕的家庭中才能見到的稀罕物件。 給劉媒婆謝媒的禮,那都是從成匹的布料中剪下來的一二尺見方的料子,遞過去意思意思罷了。 但是就是這一二尺的添頭,在普通的人家眼中那也是值錢的東西。 可惜現在,劉媒婆她那走街串巷時……時刻刻都要別在腰間的小布包中的剪子,卻是被她放在了陳記鐵匠鋪里,這一放就耽擱了近十天了。 平素里趕上了兩次農人謝媒,厚墩墩的白絹,就因為她自己沒有準備好工具,就被那當家的婆娘給用自產的米豆給替換了。 那種雜糧面能換上幾個銀錢,她扛回家的時候累個半死不說,還讓看到她的周圍的鄰居們以為她賺了多大的銀錢一般,不爽。 這不,顧崢前腳剛把還帶著點滾燙的溫度的剪子拿出來呢,后腳那劉媒婆就進了陳記的鐵匠鋪。 …… ps:屋外風吹涼的紅樓同人新書《紅樓之庶子風流》新鮮出爐啦。 有喜歡他的《醉迷紅樓》的人可以去瞅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