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磨剪刀,也成為了鐵匠鋪中一個最基礎的活計。 只不過就算是見多識廣的顧崢,也對這把新入手的破剪刀感到稀罕不已。 蓋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剪刀,與現代方便又輕巧的剪刀,在制式上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倒不是說在外型上粗鄙了。 與咱們現代人一提到古代就是粗鄙的印象不同,這把民用的剪刀著實算的上精巧。 它長只約有20厘米,外形只是把一根鐵條的兩端錘煉成刀狀,刀鋒處磨出鋒利的刃,然后把鐵條彎成“S”字形,使兩端的刀刃相對應。 在使用時,人們把兩端的刀刃一按,就能剪斷東西。 一松手,剪刀依靠熟鐵的彈性又復為原狀,就像現代人使用鑷子一樣。 對于這種樣式的剪子,使用者的手勁大小是一個關鍵,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也必須要滿足。 那就是刀鋒處的刃兒,必須要鋒利,最好能達到觸之既開的有效的地步。 否則拿著這種剪子去裁剪布料與絹帛,甚至是料理肉類與毛皮,那可是要廢了老大的勁了。 而這個簡簡單單的磨剪子的工作,在普通人家的眼中也至關重要了幾分。 被鐵匠鋪里的師父料理過的刀刃,能夠用多長時間,對于剪刀的長久使用是否有實際性的損害,對于這些街坊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那么,咱們就用這把來自于縣郡東邊的劉媒婆家中的剪子下手,來打出他顧崢來到這個世界中后的第一份名號吧。 很多人就會問了,這不就是磨剪子戧菜刀的活計嗎? 現如今這種活計在大城市不多見了,可是翻過幾年前,街頭巷尾的干這個營生的人可真不少。 但是就因為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容易的活,就給未曾接觸過這個工作人的造成了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誤區。 其實,其實磨剪刀比一般刀具難。 因為剪刀的制式,它的刀型是有薄有厚,呈現微微遞進的狀態。 在打磨它的時候,需要平直的刃口加上兩面刀片的貼合度來完成。 首先看貼合那個面是否有變形或蹦口,有的話先修正、磨平。 如果這面正常單磨開刃的面,在重開刃口的時候需要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