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您看看這條朋友圈。”李南君想起什么,打開微信,給沈鋒展示道:“昨天騰訊公關總監張軍曬出自己的支付分,沒想到引來小馬哥在評論處的炫耀……” 沈鋒好奇接過手機,居然足足835分? 這可不容易,要知道支付分真沒有受到張小龍的特殊待遇,和零錢通這樣的理財產品一樣,用戶依次進入我—支付—錢包—支付分,才能到達頁面。 傻子都知道,這是騰訊對標螞蟻金服芝麻信用的重磅產品。可以確定的是,作為消費分期產品的必備要素,支付分代表的信用評價體系已建立,按照這個邏輯,傳說中的分付上線指日可待! 沈鋒一撇嘴,小馬哥直接把手插進老馬的后院了! 微信支付分全面開放,意味著支付戰爭再度燃起。騰訊選擇用征信工具反攻落后于阿里的金融版塊,也意味著這場戰爭已然從支付之爭升級為信用之戰。 比起熱熱鬧鬧的購物節大戰,看不見的金融才是無底洞,這可是活生生的錢啊! 沈鋒嘆口氣,沒辦法,這塊蛋糕簡直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天堂,無論支付寶還是微信,現在已經變成兩大巨頭最核心的支柱,甚至已經納入國家體系。 近幾年先享受再付款的延后付款、分期付款、免息付款等逐漸被大眾接受,類似于花唄與京東白條的消費金融產品,將用戶的偶發性消費培養成了日常性消費。 這種提前消費的習慣,成為95后主流消費習慣,也在影響著更多的中老年人。 什么叫資本主義? 就是從來不存錢! “在消費金融領域里,誰底層數據占優勢,誰的金融業務就能獲得優勢。”李南君分析道:“微信支付的筆數現在差不多是支付寶的二點五倍,雖然晚了五年,但已經有后來居上。” 沈鋒點點頭,得社交者得天下,這也是老馬為什么拼了命也要干成的原因。 商業筆數大幅增長,意味著騰訊積累足夠多的消費場景賬單,掌握的用戶履約數據逐漸豐富,做商業背書的生意自然順理成章。 支付、保險、理財、基金、甚至云服務…… 今年營收來看,科技金融和云服務有望接棒游戲業務,成為騰訊未來的印鈔機。 說白了商業模式很簡單,百萬贏家也是這個套路,利用虛擬貨幣打通線上線下,豐富消費場景,提升服務質量,把流量牢牢鎖在池子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