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年之后,垚山之下。 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漁陽仙都的名頭,早就蜚聲南洲方圓兩百余萬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修仙圣地。 南洲明面上的最高修仙同盟,表面上是南方仙盟,但由于云蘇并沒有投入實際的資源,更不想當什么虛頭巴腦的仙俠盟主,最后在許多人的忐忑不安中,數十年過去了,那位道祖居然一次都沒召集過大家。 什么上供,什么仙盟盛會,什么仙盟神誓全都沒有,就是一個看似松散的連骨架子都要崩了的仙盟,但實際上對于排名前一百的大派來說,每過十年都會不約而同地派出門中高層,甚至是掌門,太上大長老一類的高手,前往漁陽仙都。 道祖見不到,那位代理盟主還是隨時都能覲見的。 慕容冰月每次見到這些各大門派的頭腦們,也不談什么仙盟團結,更不講什么仙盟大義,甚至不提什么功勞和降妖除魔的功績,只提過錯。 當然,能去漁陽仙都覲見的,大體是沒有犯過大錯的,最多也就是丟掉一些靈礦靈脈,或者仙山藥田一類的。 若是犯了大錯,又遭人監察到了,或者舉報到了慕容冰月這里的,都已經被那些從天而降的地仙老祖們抓回漁陽仙都受審了。 久而久之,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仙盟的規矩必須遵守,不能觸犯底線,但平日里倒是既沒有壓榨,也沒有傾軋索要,讓大家順其自然的修行。 所以這短短數十年,整個南部三洲的修煉氛圍都為之一清,各種仙道盛會,煉丹大賽,神通大會層出不窮,給許多修煉者提供了很好的修煉舞臺。 總的來說,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漁陽仙盟相比之下又要興盛得多,隨著慕容冰月的悉心經營,各種資源投入下去,不斷有高手突破到化神真仙,甚至是返虛地仙。 也就是三年前,忽然傳出一個驚天的消息,那位清風道祖三年以后要在漁陽仙都立下大教,傳經布道,教化整個南部三洲。 修仙勢力大家見多了,這立大教,傳大道,卻很少聽說。 但是,那位清風道祖作為南洲第一高人,南部三洲的道祖人物,卻是有不計其數的人想拜入門下,卻始終不得門而入。 尋常的仙門,往往喜歡招收三種弟子。 一種是資質出眾,天賦奇高的。 一種是來頭不小,出身高貴的。 一種是吃苦耐勞,道心堅韌的。 這樣的人,過去數十年間,整個漁陽仙都簡直遍地都是,大家都想著以自己的條件,應該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拜入那位老祖門下,學到一些驚天動地的大神通,無上仙法,然后平步青云,成仙成神指日可待。 結果倒好,這幾十年間,別說拜入那位老祖門下了,連老祖的門人弟子都沒有見到一個,那傳聞中的清風小筑,明明就在漁陽城中,卻如何都找不到。 無盡的等待中,許多人干脆加入了漁陽仙盟,反正仙盟制度健全,大家都比較平等,只論付出和回報,不講人情和其他。 也有少部分人,總是流連忘返在漁陽仙都的街頭,憧憬著有一天,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道站在街對面朝著自己熱情的招手,哭著喊著收自己為徒。 可惜,這些都是癡心妄想,但這一次清風道祖要立大教,開山傳道,卻令太多人看到了機會。 短短三年時間,原本只有方圓三百里,已經算是一座巨大城池的漁陽,不知道涌入了多少人,條件好些的,置辦家業,拖家帶口遷來此處,條件差些的,便是露宿街頭,一塊破麻布裹身也要占個位置。 以垚山為中心,硬生生在三年的極短時間內,將三百里方圓的漁陽仙都,擴大到了一千多里的方圓,成為了南部三洲第一大城。 這個人仙妖魔鬼怪混居的仙都,談論的最多的一件事情,便是這場空前的垚山大典。 有些修士,自恃修為高絕,早就遠遠窺探過垚山,卻是什么都看不到,云里霧里的,被一片茫茫白霧籠罩著看不清楚。 垚山的東面,是沒有建城的,忽然有一日,漁陽仙盟的修士們出動了上萬人,一日之間就將一些零星的房屋建筑移走,然后建成了一條寬十里,長有五百里的大道,不,應該叫廣場,一個長型的巨大廣場。 漁陽仙都的人猛然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機緣,結果偌大的廣場被漁陽仙盟的修士看守著,不讓任何人提前占位。 一眨眼,三年之期已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