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京大學。 肖原山放下手機,微微嘆了口氣。 他自己是研究音樂教育的,這些年也一直是致力于基礎音樂教育的推廣和普及。 因為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在網絡上活動,他自己也是跟著自己的學生學會了在網絡上發微博。平時,都會更新一下自己對于音樂的感悟和體會,身體力行,向大家宣傳音樂的力量。 今天,聽到自己的幾個博士生在聊有人在網絡上發自己因為聽了校外的音樂課程,結果在學校的專業課考試上掛科了的消息,他忽然有一些感悟。 說實話,肖原山自己對于校外課堂的設置,是持一定贊同態度的。 國家現在普及教育,提倡全民學習,那么課堂,就不應該被僅僅限制在學校里面。只有把民間的課堂,甚至是學術氣息搞活了,才能真正達到全民學習的氛圍。 不過,這件事情也是有好有壞,壞的地方,就是這些年一些私人機構打著校外課堂的名義,實際上是奔著賺錢的想法去的,搞出來的內容,也是參差不齊。 所以,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提醒學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特別是需要從內容上,好好甄別一下,而不是光看什么熱度。 然后,就是針對這一次的學生掛科事情,肖原山是有幾點看法的。 一是對于學生來說,要對知識有敬畏之心,要分得清什么是“正史”,什么是“野史”。至少,現在大學里面,教科書上的知識點,就算是一種標桿。 二是對于老師來說,也要對知識有敬畏之心,學術不是死的,知識也不是死的,特別是人文學科,更要有探討和啟發精神。對于在知識點上的不同看法,只要不是惡意抄襲或者胡編亂造,還都是有課探討的余地的。 按照網上的那個學生發的消息來看,實際上自己也真不是惡意亂寫,這樣的話,至少得給學生一個辯解和討論的機會,然后再酌情給分。至少,直接給掛科,還是不妥的。 第三,對于社會上的那些校外課堂,也需要對于知識有敬畏之心。這一點,就是從知識提供者的良心出發了。 所以,他才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了那么兩句話。 本意,是在提醒。 卻不知道,現在,網上的輿論解讀,完全不是按照他所想的來。 對于那個學生介紹的直播古典音樂的課堂,肖原山其實心里也是很有興趣的。 古典音樂,向來都是年輕人最不喜歡的了,就算是大學里專業研究這個的研究生,博士生們,也時時頭疼。主要,也還是太枯燥了。 而按照那個學生說的,這個直播課堂里的那個青年,竟然講得挺有趣! 如果是真的,這就有些難得了! 這樣的年輕人,就算是講的知識和教科書上有出入,也不應該是一棍子打死的。甚至,想辦法指導一下,說不定還能引導出來一個好苗子。 本來,肖原山是想要看一下那個網上說的直播間里面的視頻,了解一下情況到底是什么。 不過,下午手頭上正好有期末試卷要批改。所以,就準備把這件事情暫時先放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