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日俄戰爭結束-《我的意呆利》
第(3/3)頁
當然聯合艦隊獲得這場海戰勝利也不是沒有付出代價,敷島、八云、淺間、高千穗、鎮遠等十余艘戰艦,在該海戰中被擊沉。日軍傷亡2741名官兵,損失噸位4萬多噸。
造成聯合艦隊比歷史上傷亡更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俄國艦隊因為在馬尼拉修整時間較長,所以士氣得到一定恢復。二來俄國戰艦數量較多,而且也噸位也占優,所以有一試高下的想法也純屬正常。
而海陸兩方面遭到重創,讓俄國已經看不到獲勝的希望。而此時俄國內部也出了問題,原本俄國國內就革命情緒高漲,俄國政府本意是想用一場戰爭的勝利緩解內部矛盾,但是接連在戰場上失利,導致國內問題更加突出。
1903年12月,圣彼得堡發生了罷工,隨后各界認同罷工的民眾不斷增加,罷工人數攀升至八萬人。
1904年1月12日,東正教神職人員蓋龐神父帶領為數約三萬人的工人組織,到冬宮外廣場和平示威,目的是向沙皇遞交請愿書,以表達勞工階層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
尼古拉二世從1月8日起已移居在皇村,和平示威當天不在冬宮。當時負責守護宮庭的武裝士兵,列陣與示威群眾對峙,而聚集的民眾已漸漸增加到二十萬人。士兵后來對空鳴槍示警,不久之后便向群眾射擊,民眾在驚慌中逃亡而爭相推擠。保守估計當時約1,000人傷亡。此一血腥鎮壓事件,引起公眾的憤怒,俄國人民不再寄望沙皇,一連串大規模的罷工在各地發生。
在波蘭的工業重鎮羅茲,工人以“打倒獨裁!打倒戰爭!”為口號,進行大罷工,同一時間,在華沙與其他工業中心,陸續發生罷工、示威或游行。同年的1月28日,在波蘭社會黨與波蘭王國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的策動下,呼吁大規模罷工,波蘭全境超過40萬工人加入,持續了4個星期。
當時示威民眾同時要求改善工人環境,以及給波蘭人更多的自治,2月開始波蘭的大學生加入示威,后來甚至有中學與小學的學生加入,學生抗議俄羅斯化并要求學習波蘭語的權利。
其國內接連發生動蕩之際,哪怕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還想繼續打下去,也力不從心了。
所以最終只能在美國的調停之下,俄國不得不提出和談的要求。
于是從8月19日,日俄雙方在美國樸茨茅斯正式舉行和談,于9月9日簽訂《樸茨茅斯和約》。宣告了這場進行一年多的日俄戰爭的結束。
樸茨茅斯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
另外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并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此外,條約還規定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
這場戰爭的意義除了確立了日本的強國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亞洲國家戰勝了一個歐洲國家,而且是一個大帝國。
當然獲得這場勝利,日本也不容易。
在這場戰爭中,兩方可謂傾力而出。
俄國共投入兵力120萬人,傷亡、被俘27萬人,損失艦船103艘,軍費開支23億盧布;日本參戰總兵力109萬人,傷亡27.6萬人(其中戰死9.7萬人)。損失艦船96艘,軍費消耗19.3億日元。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县级市|
嘉鱼县|
双辽市|
谢通门县|
韶山市|
外汇|
平遥县|
惠东县|
紫阳县|
长汀县|
襄城县|
扶沟县|
五指山市|
昆明市|
清徐县|
金门县|
罗平县|
泽库县|
大方县|
六盘水市|
洱源县|
平顶山市|
满洲里市|
栾城县|
加查县|
合川市|
库尔勒市|
类乌齐县|
凭祥市|
池州市|
嘉荫县|
汾西县|
从江县|
乌拉特中旗|
德惠市|
昭苏县|
高碑店市|
中宁县|
温州市|
新津县|